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安史之乱对我国北方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安史之乱对我国北方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却推动了南方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唐代在南方兴修了大量的农田水利设施;并在低洼湖沼地带筑堤围田,建立起旱涝保收的水网系统,在丘陵地带开发出梯田;南方开始成为国家的主要财赋基地,这些都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启了重要契机。

——摘编自张晋光《安史之乱对我国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后期南方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农业发展的表现。

 

(1)变化:耕作工具从耒耜变为铁犁(或人力到牛耕)。作用: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推动井田制的瓦解,促进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2)原因: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3)表现:美洲作物引入,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从耕作技术、南方经济的发展和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 (1)第一小问:从图片提取信息即可.两个图片展示的是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即耕作技术从耒耜变为铁犁。第二小问可从生产力提高、生产关系改变和中国农业发展三方面阐述。 (2)从材料“南方兴修了大量的农田水利设施”“在低洼湖沼地带筑堤围田……在丘陵地带开发出梯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3)从材料“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研究者指出,苏联经济体制的神经中枢是国家计划委员会,它试图确定每年生产何种产品、生产多少,并为大约350000家企业设立长期目标。……有一年,由于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疏忽,整个苏联没有生产一把牙刷。这表明苏联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忽视消费品生产

C. 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查看答案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 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B. 金融市场投机严重

C. 社会经济虚假繁荣

D. 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促使工厂摆脱水力等自然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世界市场的扩大 

B.蒸汽机的改良

C.电力的广泛使用

D.内燃机的创制

 

查看答案

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诸多以“新”为前缀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源于

A. 商品经济繁荣    B. 新兴国家独立    C. 工业城市涌现    D. 早期殖民扩张

 

查看答案

西纪一千五六百年之交,全欧沿岸诸民族,各以航海业相竞。……□□□沿亚非利加南岸,逾好望角,达印度,回航以归欧洲。 □□□填写的航海家应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