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3...

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说明

A. “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此提出    B. “一国两制”的理论因此形成

C. “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D. “一国两制”的构想已成功运用

 

C 【解析】“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故A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设立特别行政区,这并不能说明“一国两制”的理论因此形成,故B错误;材料说明“一国两制”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保证,故C正确;1997年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成功运用,故D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国两制”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这充分说明“一国两制”

A. 吸收了联邦制所有的优点    B. 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化精神

C. 发展了联邦政体的柔性特征    D. 继承了传统政体和文化精神

 

查看答案

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

A. 人民民主原则    B. 依法治国原则

C. 国民平等原则    D. 社会主义原则

 

查看答案

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特作出决议:撤销中发(68)152号文件(即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中加给刘少奇同志的罪名和对他的处理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该决议

A. 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彻底否定了“文革”时期的“左”倾错误

C. 表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    D. 标志着思想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

 

查看答案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D.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查看答案

19531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以上材料说明

A.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B.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C.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D.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