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材料三“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与停滞对立”。

——马克思《中国纪事》1862年

(1)材料一、三体现了马克思对该农民运动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为马克思的评价提供历史依据。

(2)材料二中所说的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什么?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农民阶级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1)从赞扬到否定。 赞扬的依据: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否定的依据:利用宗教发动起义,没有先进理论作指导;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农民起义只是改朝换代的工具。 (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解析】 (1)根据材料二可知,马克思是支持太平天国运动的,但是到了材料三马克思却改变了态度,对太平天国运动持否定态度。赞扬的依据在于太平天国运动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否定的依据在于利用宗教发动起义,没有先进理论作指导;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农民起义只是改朝换代的工具。 (2)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遭受的三次侵略战争,分别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日关系在近代历史中一直处于侵略与被侵略的状态中,循着历史的轨迹揭开这段历史,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是我们今天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自身有着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没有的一些特点:

(1)它自古以来是一种弱势文明,因而它善于模仿和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但却又毫无感恩报答之心;

(2)日本文化中没有“绝对正义感”,更多的是功利主义,一切都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

(3)日本文化中还有一种非理性的鄙外主义心态,……日本的鄙外主义其矛头往往首指中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

——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日本侵华的重要事件及由此给中国领土主权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初期的宰相大都来自功臣列侯,这形成了初期皇权与相权较为稳固的局面。

皇帝和宰相能较好地合作处理国家大事,宰相与皇帝之间的个人关系比较稳定,宰相与皇帝之间的权力(制度)关系明确,宰相制度逐步完善。同时,宰相制度适应了其他机构的发展和完善,御史大夫、太尉、内朝官以及地方王侯国等制度的设立和完善使宰相制度处于更为复杂的权力关系和制度环境当中。宰相制度本身比之秦朝也进一步发展,职权进一步明确、职权类型化更为明显、机构也日益复杂化。

——摘编自张扬《西汉初期宰相制度研究》

材料二

首相是帝国唯一的大臣,主持帝国政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由议会选举。首相有权在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发起辩论,提出法案。表决失败,不能投不信任票迫使他辞职,因为他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其任期长短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意愿。首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各部都不是独立的机构,“部长”不是该部负责的政治人物,是首相的助手,称为“国务员”。因此,只要取得皇帝的赏识,首相便是帝国全部权力的化身。从1871年起到1890年,俾斯麦一直就是这个“帝国的监护人”。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初期宰相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德国首相和西汉初期宰相的不同点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1972年9月25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了中国。在访华期间中日两国领导人就两国邦交正常化问题举行了会谈。这一外交活动

A. 受到美国对华改善关系的影响

B. 使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得以恢复

C. 标志着中国彻底摆脱外交困境

D. 促进了中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C. 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有的西方报纸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 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美国本想在这次会议上孤立中国,但经过以周恩来 为首的中国代表团的出色工作和斗争,反而使它自己陷于孤立。这次会议中国

A.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 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协议的签署    C.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提供了“安全先行”的合作模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