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晚晴状元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他的商业帝国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壮大,但“一战”结...

晚晴状元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他的商业帝国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壮大,但“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迅速扼紧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喉咙,张謇一手创立的商业帝国最终轰然倒地。这一现象说明了

A. 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B. 先天不足导致了民族工业艰难发展

C. 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 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A 【解析】晚晴状元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主要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较好国际环境,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迅速扼紧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喉咙,说明实业救国并不能挽救中国,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A正确;B是民族工业特点;C说法不符合事实,D属于思想层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

年份

1937.7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总计

工厂数量

234

419

517

306

1061

1376

549

5462

 

 

A. 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

B.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 使得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 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查看答案

1979年3月,邓小平在政治局会议上说:“我同外国人谈话,用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的现代化。到本世纪末,我们大概只能达到发达国家七十年代的水平,人均收入不可能很高。”邓小平的言论

A. 加快了我国迈向科学发展之路的步伐

B. 表明我国正式确立了现代化发展蓝图

C. 坚定了中央全面推行城市改革的决心

D.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走向成熟

 

查看答案

在清代前期,广州的行商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依靠政府给予的特权,垄断了广州整个对外贸易,形成了一个“公行”贸易制度。广东十三行出现在十七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中叶,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一种特殊的组织。据史料记载,“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它的兴盛说明了

A. 明清时期中国国力的强盛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西欧国家积极开展殖民扩展

D. 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查看答案

“镇”在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镇将主要管理军务。宋代以后的“镇”则多为“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古代“镇”的演化本质上反映出

A. 中央集权的削弱

B. 工商业赋税沉重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物质生产的进步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荷兰、英国、甚至法国的贵族决不是轻蔑地看待经商事业,他们总是乐于参加任何有可能获利的商业冒险。由于商人和金融家就像参与商业那样加入贵族行列,北方具有大得多的阶级流动性商人一样可以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制度创新理论认为,技术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构成了经济增长的两大要素。英国在欧洲率先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了一套鼓励技术创新,提高私人收益率的系统激励机制,使英国在古代文明的基础上,极其迅速地建立一个技术世界。

——摘编自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

材料三  有人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如果没有殖民征服和掠夺,就没有今天发达、富裕的欧美资本主义,他们的幸福是建立在野蛮掠夺基础上的。有学者对此观点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非常高。二是如果西方的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因此,抢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显然忽视了欧洲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等自身方面的发展。

——摘编自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1)根据材料一、二,概要指出是哪些因素促进了英国崛起?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