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清朝晋商之商路示意图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1)模式: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和艰苦奋斗”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 (3)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强化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解析】(1)关于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很容易判断出是小农经济。关于第二小问,要注意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以家庭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等。 (2)本题涉及到两个小问,具有一定难度。阅读材料二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需要结合材料归纳、概括商业发展的新现象和晋商发展的原因。 (3)联系所学知识,紧扣材料三信息,可知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一直推行的政策。关于“影响”,要注意题干“明清时期”时间段要求,主要从消极作用方面展开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二

图1

他(图1)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专利,经营得法,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纱厂外,他还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图1)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他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

(2)材料二中的图片是哪一历史人物?根据材料二,分析他创办的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企业家的企业到20年代中期衰落下去的主要原因?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

A.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

C. 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

 

查看答案

“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查看答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查看答案

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