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美贸易自从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就开始出现大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美贸易自从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就开始出现大幅度增长,到1918年中美贸易所占中国贸易比重增加到了12.77%。随着日本同中国签订“二十一条”以及“青岛惨案”、“九·一八事件”的发生,促使了中美之间各方面的关系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了1932年的时候中美贸易更是居于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的第一位。

——沈聂林《民国时期的中美贸易分析》

材料二中国人喜欢美国制造的飞机、计算机、电子产品、电讯设备和石油钻探工具,这些产品以质量优异和经久耐用而享誉全球。美国进口大量的中国纺织品、服装、石油产品、各类手工工具、家用器具、药剂、家具、古董和艺术品。1981年,中美贸易跃居55亿美元的顶峰,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及美国外贸总额的3%。在1972年到1983年之间,中国对美贸易始终保持着逆差,累计赤字77亿美元。……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采取的保护主义和限制美国高科技出口的做法让中国人不高兴。作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中国受美国进出口银行一些规定的限制,如不得获得超出五千万美元的借贷。而且,中国还不享受一般特惠制的免税待遇。此外,美国关于商品『产地国』的原则,使中国感到受到歧视,美国对在华投资的拘谨态度也令中国方面失望。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贸易自1911年以来快速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2年至1983年间中美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忙于一战;日本加紧侵华,造成了中日民族矛盾尖锐;中国抵制日货运动日趋高涨,为美国商品的销售扩大了市场;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形式上统一了全国;蒋介石主张外交政策上以亲美为主。 (2)特点:中美贸易中国以输出初级产品为主、美国对华输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中美贸易美国处于贸易顺差;美国对中国带有明显的贸易歧视;意识形态的斗争仍然比较明显。 原因:中美两国工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急需美国的工业产品发展经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的冷战思维仍然比较严重。 【解析】(1)由材料“从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就开始出现大幅度增长,到1918年”,联系一战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忙于一战。由“随着日本同中国签订“二十一条”以及“青岛惨案”、“九•一八事件”的发生”可知中日民族矛盾尖锐;中国抵制日货运动日趋高涨,为美国商品的销售扩大了市场。由材料“1932年”联系所学,可知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形式上统一了全国,而南京国民政府主张外交政策上以亲美为主。 (2)由材料“中国人喜欢美国制造的飞机……美国进口大量的中国纺织品、服装、石油产品、各类手工工具、家用器具、药剂、家具、古董和艺术品”可见中美贸易中国以输出初级产品为主、美国对华输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由“中国对美贸易始终保持着逆差,累计赤字77亿美元”可见中美贸易美国处于贸易顺差。由“作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中国受美国进出口银行一些规定的限制,如不得获得超出五千万美元的借贷”,可见意识形态的斗争仍然比较明显。由材料“中国感到受到歧视”可见美国对中国带有明显的贸易歧视。第二小问,要结合中美工业化水平差异、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需要和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冷战思维等方面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经济结构的变动通常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荣毅仁,从20世纪30年代起即投身于民族工业,成为中国拥有20多家纺织、印染、面粉和机械工厂的荣氏企业代表。新中国建立前后的许多重要时刻,荣毅仁都对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让申新各厂的纱锭迅速转动起来支援国民经济的恢复;抗美援朝时积极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前线……1957年1月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受毛主席委托专程到上海为荣毅仁“助选”,他也顺应民心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国门开放之初,荣毅仁创办“中信”公司,被邓小平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荣毅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通过海外亲友的帮助,为我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做了大量工作。

材料四:家庭承包责任制被广泛推广,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迅速提高。……1982年到1986年,党中央相继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减免农业税,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激活了长期被压抑的农村生产力。

1982年《宪法》废除人民公社,重建乡村基层治理体系。……“1998年通过的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此再次予以确认。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图片,回答材料一图一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读材料二图片请列出材料二中的五种经济成分?

(3)荣毅仁的企业发展中,在不同的阶段他可以巧妙地利用哪些有利的条件?

(4)据材料四,概括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四川成都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产地,同时也是重要的丝绸交易市场,上海也是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心,在1885年的时候两地市场价格的浮动基本上实现了同步。对上述现象起到关键作用的是

A. 轮船航运业的发展

B. 大众报业的发展

C. 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D. 电报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民报》刚刚发行时,每期只销3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23000份,最多时销达3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A. 同盟会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B. 《民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 普通民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D. 国人所办的报纸逐步打破了外国的垄断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外来事物大大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服装方面更是如此,下面哪些时期外来服装成为当时的时尚

A.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1982年的四川地区的粮食播种面积相比较于1974年有所下降,而油料作物、桑树果树、烟草种植面积却不断扩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

B.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C. 国家取消了统购统销政策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