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五代十国割据战乱局面造成的恶果以及后来...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五代十国割据战乱局面造成的恶果以及后来赵匡胤夺权的经历,使他体会到了“兵”的重要性,所以后来他加强中央集权的中心措施便是兵制改革。在杯酒释兵权中,殿前副点检这一重要军职也被废除。其后,宋太祖对禁军领导机构进行了大改组,改组后的禁军领导机构分殿前司和侍卫司,殿前司设殿前都指挥使,侍卫司设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使,即所谓“三帅”统领禁军的办法,但“三帅”仅具统领之权。而无调遣之权,赵匡胤将调兵权给了中央设立的枢密院,“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及军师卒戎之政令,悉归枢密院”。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割断了唐末五代那种“亲党胶固”的官兵关系,有效地防止了兵变的发生。完成了禁军领导机构的改革,赵匡胤开始以禁军为重点,整顿军队,其措施有五:一、裁去冗员;二、补充禁军;三、将兵分离;四、以法治军;五、内外相制。虽然宋初兵制改革有成功的一面,但由于皇帝的过度集权,使整个军队呈现松散状态,不便形成坚强战斗力。

——摘编自李海泳《试论北宋初期兵制改革中的赵匡胤》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赵匡胤兵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兵制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1)背景:吸取长期割据战乱的恶果;赵匡胤自身夺权的经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等。 (2)特点:以维护专制为目的;重点改革禁军;措施齐全;结果的双重性等。 影响:改变了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由于皇帝过度集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等。 【解析】(1)由材料“五代十国割据战乱局面造成的恶果以及后来赵匡胤夺权的经历,使他体会到了“兵”的重要性,所以后来他加强中央集权的中心措施便是兵制改革”从而归纳出北宋赵匡胤兵制改革的背景。 (2)第一小问,由材料“加强中央集权的中心措施便是兵制改革……开始以禁军为重点,整顿军队,其措施有五”“虽然宋初兵制改革有成功的一面,但由于皇帝的过度集权,使整个军队呈现松散状态,不便形成坚强战斗力。”从而归纳出北宋兵制改革的特点。第二小问, 要一份为二分析北宋兵制改革的影响,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国走向世界,其目的当然是国家民族的复兴。……简言之,这一时代既见证着旧体制的崩散,也意味着通向未来的道路已经开启。不过,一个有着广土众民而身系天下安危的大国,不宜像岛国一样把国家命运赌在外贸上,更不能像城市规模的国家和地区一样总是眼光向外,忽略自身的主体性。

——摘编自罗志田《国家目标的外倾——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的一个背景》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与世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城市生活的发展、中产阶级的成长,也许还有印刷术的传播,均有助于推动中国东南城镇之公共教育和私人教育的繁荣。这自然而然地会增加参加官方科举考试的考生数量,而通过这种考试,官僚机构吸收了新的成员,统治阶层也获得了新鲜血液。……另外还有一些通常设在山林幽静处的私人书院。从1l世纪开始,官学已不再只向贵族和高官的子弟开放。而到了11世纪末叶,在朝臣的奏议下,各路均开设了县学和乡学。再有,朝廷南渡至此之后不久,原来设在北宋首都开封府的3座高等学府亦迁至杭州,它们是太学、武学和宗学。除此之外还开办了医学。……尽管太学所收的学生最多,但它仍可被当成其他学府的样板。医学相形之下是最少受重视的,所以同期的医学学生不超过250名或300名,学官也只有4位。上述学府每3年招生一次,入学考试竞争激烈。

——摘编自(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材料二从江户时代后期到明治维新,在社会急剧变革之中,阶级斗争日益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愈加激化。1871年,岩仓使节团赴欧美考察,痛感培养人才是根本大计。随之,教育改革开始。明治政府为了推行教育改革,首先确定了改革的方针和政策。1870年2月,仿照欧美学制,第一次制定了《大中小学规则》,建立大学、中学、小学的近代学校体系。1871年7月,设立统辖科学文化事业的文部省。1872年8月,文部省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的重要法令-《学制》。明治政府为抓教育改革做了大量工作,其他任何一项改革无法同教育改革相比。在经费上给予很大支持。此外,明治政府还聘请大量的外籍教师帮助工作,又不断派人到海外学习。

——摘编自浙江大学日本研究所《新编日本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教育变革的原因以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近代日本教育变革的特点,并分析近代日本教育变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演讲中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70多个国际组织派出代表参加论坛,其中包括联合国秘书长、世界银行行长、国际货币基余组织总裁等。“一带一路”战略赢得肯定和支持是因为

A. 全球化趋势下和平与发展是共同要求

B. 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C. 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D. 全球化使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查看答案

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建立了“和平队”,用于在发展中国家维持和平和加强友谊,并且与拉丁美洲国家一道建立了“进步同盟”,在拉丁美洲推广“土地改革”。肯尼迪政府的这一做法

A. 加剧了战后国际局势的紧张

B. 直接导致古巴导弹危机出现

C. 旨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D. 揭示了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查看答案

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了一些惯例。如“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意,即可召开会议”等。这反映当时英国

A. 缺乏对公民权利保护

B. 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C. 最终确立责任内阁制

D. 向程序性民主迈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