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城市生活的发展、中产阶级的成长,也许还有印刷术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城市生活的发展、中产阶级的成长,也许还有印刷术的传播,均有助于推动中国东南城镇之公共教育和私人教育的繁荣。这自然而然地会增加参加官方科举考试的考生数量,而通过这种考试,官僚机构吸收了新的成员,统治阶层也获得了新鲜血液。……另外还有一些通常设在山林幽静处的私人书院。从1l世纪开始,官学已不再只向贵族和高官的子弟开放。而到了11世纪末叶,在朝臣的奏议下,各路均开设了县学和乡学。再有,朝廷南渡至此之后不久,原来设在北宋首都开封府的3座高等学府亦迁至杭州,它们是太学、武学和宗学。除此之外还开办了医学。……尽管太学所收的学生最多,但它仍可被当成其他学府的样板。医学相形之下是最少受重视的,所以同期的医学学生不超过250名或300名,学官也只有4位。上述学府每3年招生一次,入学考试竞争激烈。

——摘编自(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材料二从江户时代后期到明治维新,在社会急剧变革之中,阶级斗争日益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愈加激化。1871年,岩仓使节团赴欧美考察,痛感培养人才是根本大计。随之,教育改革开始。明治政府为了推行教育改革,首先确定了改革的方针和政策。1870年2月,仿照欧美学制,第一次制定了《大中小学规则》,建立大学、中学、小学的近代学校体系。1871年7月,设立统辖科学文化事业的文部省。1872年8月,文部省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的重要法令-《学制》。明治政府为抓教育改革做了大量工作,其他任何一项改革无法同教育改革相比。在经费上给予很大支持。此外,明治政府还聘请大量的外籍教师帮助工作,又不断派人到海外学习。

——摘编自浙江大学日本研究所《新编日本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教育变革的原因以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近代日本教育变革的特点,并分析近代日本教育变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原因:城市生活的发展;中产阶级的成长;印刷术的传播;科举制的发展等。 表现:公共教育和私人教育的繁荣;增设了县学和乡学,官学向普通民众开放;迁办及增设高等学校。 (2)特点:有教育改革总方针;采用立法手段;侧重学习西方教育体制;加大教育投入;效果明显等。 影响:推动了中国清末教育改革的兴起;促使清末留学日木风气的兴盛;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成功助长了日本侵华的野心等。 【解析】(1)由材料“城市生活的发展、中产阶级的成长,也许还有印刷术的传播”“增加参加官方科举考试的考生数量”可以归纳出南宋教育变革的原因。第二小问,由材料“公共教育和私人教育的繁荣”“各路均开设了县学和乡学”可见公共教育和私人教育的繁荣;增设了县学和乡学,官学向普通民众开放。由材料“迁至杭州,它们是太学、武学和宗学。除此之外还开办了医学”可见迁办及增设高等学校。 (2)由材料“推行教育改革,首先确定了改革的方针和政策……仿照欧美学制……建立大学、中学、小学的近代学校体系。……文部省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的重要法令-《学制》。…..在经费上给予很大支持。此外,明治政府还聘请大量的外籍教师帮助工作,又不断派人到海外学习。”从而归纳出近代日本教育变革的特点。第二小问,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强国道路,推动了中国清末教育改革的兴起。促使清末留学日木风气的兴盛。但是日本明治维新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成功助长了日本侵华的野心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演讲中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70多个国际组织派出代表参加论坛,其中包括联合国秘书长、世界银行行长、国际货币基余组织总裁等。“一带一路”战略赢得肯定和支持是因为

A. 全球化趋势下和平与发展是共同要求

B. 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C. 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D. 全球化使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查看答案

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建立了“和平队”,用于在发展中国家维持和平和加强友谊,并且与拉丁美洲国家一道建立了“进步同盟”,在拉丁美洲推广“土地改革”。肯尼迪政府的这一做法

A. 加剧了战后国际局势的紧张

B. 直接导致古巴导弹危机出现

C. 旨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D. 揭示了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查看答案

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了一些惯例。如“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意,即可召开会议”等。这反映当时英国

A. 缺乏对公民权利保护

B. 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C. 最终确立责任内阁制

D. 向程序性民主迈进

 

查看答案

时至公元前三、二世纪,罗马已不是原来那种城邦国家了,它已成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易的共同市场。这种商业贸易的一个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平衡划一这些人民和民族间的区别。为此罗马统治者

A. 规定境内一切人社会地位平等

B. 颁布限制贵族的《十二铜表法》

C. 实施适用性更为广泛的公民法

D. 制定万民法取代过时的公民法

 

查看答案

1979年春,甘肃干部张浩致函《人民日报》,明确反对包产到户。时任国家农委主任王任重函告《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要报社“站出来说话”。第二天头版发了张浩来信,加了“(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重要按语”。这表明

A. 经济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B. 包产到户不符合中国实际

C. 改革开放在争议中前进

D. “左”倾错误思想未被纠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