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各有千秋,对此人们各有说法。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各有千秋,对此人们各有说法。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营经济或称国营经济,古已有之。而1862年太平天国革命结束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又陆续办起了中国第一批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公营企业。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以调和各方势力和利益;不以赢利为目的,并以忠诚和精神鼓励为主导;企业具体管理方法有租客制、包工制、班组承包制、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等。其中租客制工人对租客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包工制、班组承包制工人对包工头的依附较弱,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

——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和洋务派实行公营经济的目的。并分析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材料二威尔斯: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列宁当年曾经说过,要“学习做生意”,要向资本家学习。现在资本家应当向你们学习,以便领会社会主义精神。我以为,在美国,问题是在于进行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计划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你和罗斯福是从两个不同的起点出发的。

斯大林:美国的目的和我们苏联的目的不同。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不能消灭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无政府状态的根源。……如果不摆脱资本家,如果不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原则,那么你就不能建立计划经济。

——《斯大林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7月23日)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与国民政府、美国政府的做法有什么本质区别?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和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思想的本质区别。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1)目的:古代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奢侈生活的需求;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原因:为了战时需要(民族危亡局势的深化)和改善人民生活;当时美国经济危机严重,而苏联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 利:为战争准备了物质基础;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 弊: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工人没有获得普遍的人身自由。 (2)区别:斯大林时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公有制,而国民政府实行的是官僚资本主义,美国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区别:斯大林把计划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绝对对立起来,排斥市场价值规律,否定市场经济,不利于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落后面貌;而邓小平则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 贡献: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或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这个根本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 【解析】(1)第一小问,关于中国古代实行公营经济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为了满足统治者奢侈生活的需求方面作答;关于洋务派实行公营经济的目的,根据材料一“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又陆续办起了中国第一批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公营企业”可从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方面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关于原因,根据材料一“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为了战时需要和改善人民生活、经济危机的影响、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等方面思考作答。关于利,根据材料一“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以调和各方势力和利益;不以赢利为目的,并以忠诚和精神鼓励为主导;企业具体管理方法有租客制、包工制、班组承包制、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等”可从为战争准备了物质基础;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回答;关于弊,根据材料一“其中租客制工人对租客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包工制、班组承包制工人对包工头的依附较弱,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工人没有获得普遍的人身自由方面思考作答。 (2)关于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与国民政府、美国政府的做法的本质区别,主要是从三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的内容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时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公有制,而国民政府实行的是官僚资本主义,美国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他们也不能消灭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无政府状态的根源……如果不摆脱资本家,如果不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原则,那么你就不能建立计划经济”可知斯大林把计划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绝对对立起来,排斥市场价值规律,否定市场经济,不利于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落后面貌;结合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内容,可知邓小平则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第二小问,即回答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方面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与英国订立的《天津条约》甚至规定,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就认为西方人与中国人本质上是一样的,西方人有知识、讲礼貌,正直,不应该称之为蛮夷。……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60年代之前一般称“夷务”,但此后则由“洋务”、“西学”之类的褒义型概念替换了,这虽然有列强武力逼凌的因素,其中也透露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摘自齐廉允《“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中国传统外交观考察》

(1)据材料一指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是如何以包容姿态融入世界的。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关系的认识。

 

查看答案

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 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B.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C.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D. 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以为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 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 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C. 一定程度上忽略个别考察

D. 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查看答案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

B. 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C. 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

D. 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查看答案

下列是有关民国初期(1914年—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此资料说明民国初期中国棉纺织工业

年份

1914年

1918年

1919年

1920年

1921年

布机(台)

2316

2736

3839

4139

4139

纱锭(枚)

544780

647570

658748

842894

1248282

 

 

A. 在各行业中发展最快

B. 在迅速发展中内部蕴含着危机

C. 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

D. 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