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地方上的行政和司法机关是合一的,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地方上的行政和司法机关是合一的,对其审判权限的规定并不严格。,到唐代,明确规定县只能决断杖以下的刑罚,州只能决断徒以下的刑罚,中央司法部门只能决断流刑以下的刑罚,宰相有决断流刑的权力,但必须复奏。死刑决定权则一律控制在皇帝手中。自宋代起,审和判分离,县和州对重罪犯只有初审权和拟判权,而无判决审定权,终审判决统归中央,经中央批准,州县方能执行判决。中国封建社会在司法工作上表现为重刑轻民。一般民事纠纷被称为“户婚细事”,往往只由族长和乡、里进行调处解决。但唐代州县的户曹的职任中,便包括有处理民事诉讼的内容,这是将刑事和民事案件分别管辖处理的最初步骤。至南宋时期,对民事案件的审判便单独成为一个体系,即州县负责审判,而最终的裁决权归属于户部,在户部左曹分置三案以分工管理。这种民事案件审判体系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宋时期司法行政制度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司法行政制度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1)发展:明确了行政、司法机关的审判权限;审和判权力分离;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审判分离. (2)原因:中央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 影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促进了司法审判体系的完善. 【解析】试题分析:(1)答案直接从材料中概括得出。唐代时,县、州、中央司法部门、宰相、皇帝各自有明确的审判权限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不得越权行事。宋代以后,“审和判分离”,表明审理权和判决权相分离,尤其是终审判决全部收归中央。唐代时,刑事和民事案件实行了初步分管,到南宋时,“对民事案件的审判便单独成为一个体系”,表明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审判分离。 (2)结合该题分值的分配,分析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两个层面思考。政治方面,司法制度的改革表明中央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动。经济方面,唐宋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市民生活日益丰富,随之而来的是民事纠纷的增多。因此,将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进行分别管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样,结合该题分值的分配,分析影响也需要从阶级属性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思考。阶级属性方面,统治阶级的司法改革,根本目的必定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阶级统治。制度建设方面,一系列顺应时局的改革,也促进了司法审判体系的完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中叶,中国面对着天崩地裂式的大变局,在这巨变的时代,进入新语境的古代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不得不重组自己的知识系统。而在这种力图谋求适应新世界的知识重构中,拥有相当深厚历史与传统资源的中国士人,通常采取的是重新诠释古典以回应新变化的途径。通过这些熟悉的旧知识,来想象和重构那些不熟悉的新知识,借助这些早已理解的旧观念,来解释很难理解的新观念,来平息遭遇新知识新思想时的心灵震撼。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统一全国后,在南北之间建设一条运输通道成为迫切任务,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 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唐代大运河连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接纳着日本、波斯、天竺等国的商船19世纪中期大运河开始衰落,尤其是19世纪90年代,西方列强掀起掠夺中国铁路修筑权的高潮,随着铁路的兴趣和区域交通结构的改变,原有的货物流向和流量发生改变,使大运河沿岸的扬州、淮阴、嘉定等逐渐衰落。

——据陈国庆主编《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法国加紧在埃及扩张势力,与埃及签订条约,开凿苏伊士运河。条约规定埃及无偿提供劳动力,运河通航后出租99年,每年可收取运河收益的l5%。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国等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地要把它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它把红海和地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联结趣隶,大大缩短了从印度洋、太平洋西岸到西欧、北美的距离,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之一。

——摘编自赵军秀《评英法改造苏伊士运河的矛盾》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发展状态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1948-1970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3.3%下降到15.3%,相反,日本从05%上升到6.9%,联邦德国更是从1.4%上升到12.3%.这一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对外贸易状况的变化

A. 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标志着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确立

C. 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迅速崩溃

D. 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贸易摩擦

 

查看答案

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给那些对美国产品做出类似让步的国家提供低至50%的关税率.到1935年底,美国与14个国家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到1945年达成协议的国家总数增至29个.它反映了美国政府

A. 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

B. 结束新政恢复自由贸易

C. 以贸易合作强化反法西斯同盟

D. 干预国际贸易转嫁危机

 

查看答案

(题文)英国的保尔芒图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所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这种制度的确立

A. 使劳动力开始集中生产

B. 开创了精耕细作生产分工的模式

C. 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

D. 开启了流水线标准化的生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