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吴晓求《历史视角: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等绘制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吴晓求《历史视角: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等绘制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示例一: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分布反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世界主要金融中心集中分布在欧美和亚太新兴国家和地区。14世纪以来欧美通过殖民扩张推动和主导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率先完成近代化,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等多个城市先后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战后亚太新兴国家和地区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依据国情不断调整发展策略,经济实力迅速提升,新涌现出新加坡、上海等多个世界金融中心。而亚非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遭受殖民掠夺并受制于国际经济旧秩序,发展滞后,罕有世界级金融中心。 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待建立,发展中国家民族振兴之路仍然曲折漫长。 示例二:科技革命是推动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未能抓住机遇,没有及时更新技术和设备,而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此消彼长使世界经济中心开始从西欧向北美转移,美国涌现纽约等多个金融中心。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亚太地区多个新兴国家和地区发展迅速,香港、新加坡、上海等多个城市成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 可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技是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关键。 示例三: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分布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至北大西洋东岸,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英国伦敦由此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反映了西欧不断崛起,并逐渐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中心逐渐从北大西洋东岸转移至北大西洋西岸,美国出现多个金融中心城市,反映了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伴随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经济中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亚太出现多个新兴金融中心,反映了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冲击,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是国家经济实力变化的结果,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解析】本题是个开放型的题目;从图“14世纪以来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世界金融中心的转移;可以从世界金融中心转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归纳出观点;然后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分析观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术,英国卷入一系列争霸战争,尽管战争带来贸易与殖民上的优势,但也使国家财政出现亏空。1694年8月,一批伦敦金融家与政府达成协议:为政府提供有保障的贷款,保证军党开支;而政府允许其成立英格兰银行,并赋予其多种特权。到18世纪中叶,英格兰银行完成了从私人性质向英格兰中央银行的转变,发挥着政府银行的职能。

18世纪的英国,人们将积攒的资全作为有利息的存款存放在当地有名望的商人那里:商人随之把钱以更高的利息借贷出去,从中获利。借方多是农场主成作坊主,渐渐地,这些商人成为专职的银行家,他们的商铺变成为地方银行,到1810年至少有650家。这些银行家解决了工业化之初企业家的融资难题。

——摘编自《论18世纪英国银行业的兴起》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紛在中国设立银行。外资银行几乎垄断了中国国际汇兑业务与国内全融市场,控制了清政府财政金融和民间商业实业。19世纪末期,清廷终于认识到“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责成盛宣怀“选择股商,设立总董(总行董事),招集股本,合力兴办,以收利权”。1897年5月,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朝廷授权该行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打破了外商银行把持中国金融的局面。通商银行在北京、烟台,重庆、香港等处设立分行,业务涉及洋行、中国商号和钱庄、少数近代企业,盛极一时,通商银行的酝酿筹设以及初期运作,成为中国新式银行业和相应制度构建的先声。1900年,北京分行被八国联军焚毁,业务随之萎缩。民国时期被四大家族控制,受总体经济环境和战争影响,40年代通商银行已有名无实。

——摘编自《盛宣怀:力挽狂澜打造中国人的第一家银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格兰银行与英国地方银行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通商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的相似点。评述通商银行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幅名为《今不如昔》的漫画。该漫画表明

A. 冷战有利于世界稳定    B. 新的世界均势未建立

C. 多极化趋势发生逆转    D. 世界主题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

关于集体农庄的记述

出处

农民们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入集体农庄。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该书经过苏共中央审定,作为全国党史教材)

1930年2月和3月共发生群众性骚动7576起,暗杀恐怖活动3263起,散发传单事件2009起。

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绝密报告(据苏联档案)

达里娅·马克西莫夫娜,伊佐托娃(1909年出生)回忆道:30年代的饥荒中,人们开始患上浮肿病,上面来人大肆搜刮,只留一点点种粮,口粮不给。

《国家灾难:苏联农业集体化——亲历者的回忆和档案材料》2001年出版

 

 

通过分析上表中关于集体农庄的不同记述,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官方公布的材料最为可信

B. 折中相反观点可得出真相

C. 回忆录年代久远没有价值

D. 留意叙述背后的主观目的

 

查看答案

独立之后美国各州享有立法权,1787年汉密尔顿宣称:对宪法以及立法机关制定的任何法律的解释权应属于最高法院。”“宪法与法律相较,以宪法为准。”“最高法院必须有宣布违反宪法明文规定的立法为无效之权。汉密尔顿这样说的根本目的是

A.树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威

B.确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共和政体

C.理顺普通法律和宪法之间的关系

D.维护扩大中央权力的联邦体制设计

 

查看答案

英国法学史专家梅因曾论述:“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梅因旨在说明

A. 罗马法非常重视保护对外贸易

B. 维护国家利益是立法的出发点

C. 罗马法是近现代国际法的雏形

D. 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