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在美苏两国的战略地图上,双方都希望统一的德国成为本阵营的排头兵,但是双方...

(题文)在美苏两国的战略地图上,双方都希望统一的德国成为本阵营的排头兵,但是双方在德国的统一程序和方式上均存在巨大分歧。在此情况下,德国无法避免分裂的结局。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先后成立。

1972年两德之间签订《基础条约》,为两德关系正常化铺平道路。

20世纪80年代,两德统一的步伐加快。对此,法国总统密特朗说:“谈论德国统一的人什么也不懂。苏联决不会答应。德国统一意味着华沙条约的结束,这,你怎么能想象呢?”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德国越来越想统治欧洲,我们得经常会晤来抵消德国的力量。必须做到不让德国统治欧洲。”美国总统布什说:“我们不反对德国统一,但我们要谨慎从事。”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无论我们軎欢不喜欢,统一的德国必将留在北约内,这一时机已经成熟。”在此前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科尔游走于各大国之间,多方寻求理解、支持和妥协。1990年9月,“2+4外长会议”达成《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宣布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主权。

——摘编、整理自孟钟捷《德国简史》、知网论文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两个德国出现及统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四国对待德国统一的两种不同态度及本质。

 

(1)出现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战后德国由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分区占领;美苏之间开展“冷战”。 统一原因:共同的民族心理与文化;苏联对民主德国的松绑;《基础条约》的作用;科尔卓有成效的工作。 (2)态度:美国、英国、法国不希望德国统一,苏联支持了德国统一。 本质:根据国家利益制定并改变外交方针。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在美苏两国的战略地图上,双方都希望统一的德国成为本阵营的排头兵,但是双方在德国的统一程序和方式上均存在巨大分歧。在此情况下,德国无法避免分裂的结局……20世纪80年代,两德统一的步伐加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科尔游走于各大国之间,多方寻求理解、支持和妥协”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 战后德国由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分区占领、美苏之间开展“冷战”等方面简要说明两个德国出现的原因。再从共同的民族心理与文化、苏联对民主德国的松绑、《基础条约》的作用、科尔卓有成效的工作等方面回答统一的原因。 (2)本题根据材料“谈论德国统一的人什么也不懂……我们得经常会晤来抵消德国的力量。必须做到不让德国统治欧洲……我们不反对德国统一,但我们要谨慎从事……统一的德国必将留在北约内,这一时机已经成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美国、英国、法国不希望德国统一;苏联支持了德国统一等方面概括四国对待德国统一的两种不同态度。再从根据国家利益制定并改变外交方针的角度回答本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三十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倪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位。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摘编自《中国货币银元》、《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1)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和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变化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埃及

公元前4000年左右,开罗附近的墓地中发现残余铁砂;约公元前26世纪,在金字塔内挖出铁制镰刀

赫梯

公元前1400年左右,赫梯人大规模使用铁器

古希腊

在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之末,铁制工具普遍使用,农业中装有铁铧的重犁施展威力,希腊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以开垦与深耕,粮食生产也有较大程度地增长

中国

公元前6世纪首度出现铁的使用。从此,木制的耒耜逐渐被铁器所取代,出现了用牛牵引铁犁的耕作方法,农作的效率空前提高。1403年,铁产量达到16万吨

英国

1858年铁造蒸汽轮船“大东方号”下水,总重量达19000吨,是19世纪集科学大成的运输工具

法国

1889年巴黎地标300米高的艾菲尔铁塔全部用铁铸造完成;1960年欧洲共同体在敦刻尔克建造钢铁厂

美国

1852年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发明电梯;1930年美国纽约克莱斯勒大厦落成,高319米,大厦的构造为石头、钢架、电镀金属,堪称装饰艺术之最

 

 

——据吴臻义、吴惠芳《世界文化》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国与荷兰的金融创新

中国: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荷兰: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是现代意义的银行,有阿姆斯特丹市政的担保,很快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结算中心,荷兰的利率也比其它欧洲国家都要低得多。银行不仅支持商品交易,还支持股票交易。

——整理自任新建《国际金融中心的飘移轨迹与建设经验》材料二:

1941年2月17日,美国《生活》杂志发行人亨利•卢斯在《生活》上发表题为“美国世纪”的社论。他说,“美国世纪”必须坚决信奉伟大的美国理想,现在我们已成为把这种理想传遍世界的力量的源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世纪”说更加成了美国官方和许多人的信条,尽管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国力开始相对下降,这种“美国世纪”说却始终没有止息。

——张宏毅《如何评价20世纪世界史》

(1)17世纪的中国和荷兰都进行了金融创新,但经济发展的结果却完全不同,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世纪”是怎样形成的。

 

查看答案

1942年,为了阻止德国获得伊朗的石油,苏联军队驻在伊朗北部。1946年初,美英将苏联继续占领伊朗北部一事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苏联被迫撤军,与此同时,美国第六舰队部署在东地中海。美国的行动表明

A. 欧洲复兴计划开始实施

B. 其战略重点是中东地区

C. 美苏同盟关系已经结束

D. 对苏联的冷战已经开始

 

查看答案

1964年,苏联政府做出决定:对重工业企业国家只下达产量计划和盈利计划,其他经济指标由企业自行制定;轻工业企业的产量和计划由企业自行制定。当企业完成计划时,企业可以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此时的苏联政府

A. 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B. 试图突破所有制结构模式

C. 下放企业管理权给各地方

D. 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