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外 材料司徒雷登(1876——1962年),一个出生并在中国生活...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外

材料司徒雷登(1876——1962年),一个出生并在中国生活了50年的美国人。他一生最辉煌的成就,就是于1919年在北京创办并长期主持燕京大学。燕京大学虽然是教会学校,但司徒雷登却提出了“使燕大彻底中国化”原则。他聘请了当时最著名的中国学者来校任教,与外籍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同时,他积极推动燕京大学与一流名校交流合作,燕京大学与哈佛大学合作成立的哈佛燕京学社,作为一个学术项目至今仍备受推崇,被视为学术质量的保证。司徒雷登出色的建设和经营,让燕京大学的知名度和学术水平迅速提升,短短十多年,已成为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教会大学,在80多年前,就已经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燕京大学存在了33年,注册学生不到一万人,后来成为著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的,就超过100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4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

(1)根据材料,概括司徒雷登在近代中国教育领域的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司徒雷登在中国取得的教育成就。

 

(1)活动:创办中国化的燕京大学;聘请中外著名学者任教;推动燕京大学与国际一流大学合作。 (2)评价:长期坚持奉献于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做出了大量且有建设性的工作;促使燕京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 【解析】(1)根据“在北京创办并长期主持燕京大学”“使燕大彻底中国化”“他聘请了当时最著名的中国学者来校任教,与外籍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他积极推动燕京大学与一流名校交流合作”概括总结。 (2)依据材料“一个出生并在中国生活了50年的美国人。他一生最辉煌的成就,就是于1919年在北京创办并长期主持燕京大学”“燕京大学……就已经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后来成为著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等概括总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而在同一年(1917年)的早些时候,4月1日的夜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忧心忡忡地向《世界日报》的柯布尔先生讲了下面的一番话:“战争会使我们所知道的世界翻身。只要我们不参加战争,则中立主义还可以有优势地位,假使我们加入了协约国方面,则世界就会离开了和平的基础,而进入了战争的基础了。那就是说我们也和旁人一样的丧失了头脑,不再有是非的考虑,那也就是说这个半球上的大多数人民都会发了战争狂,放弃了冷静的思考,而集中其精力来从事于毁灭。”威尔逊又说,美国的宣战,其意义即等于德国已经被击败了,而且是相当的惨败,所以结果将是一个指定的和平和胜利的和平。威尔逊的这种矛盾的心理,没有能挡住美国公众对惩罚德国的义愤,美国终于参战了。不过,欧洲的政治家们不是像威尔逊总统一样,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称为“胜利的和平”或 “指定的和平”,而是尖锐地指出:欧洲失去了无胜利有和平的机会,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

——摘编自王苏波《恶魔在徘徊对20世纪战争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威尔逊的矛盾心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洲人“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很短的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名义上的全国统一。在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一定发展程度的基础上,国民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实施《海关进出口税则》,宣告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此后通过与英、美、法、日等国谈判,至1934年先后公布了四个国定进出口税则,税率实行14级,最低5%,最高达80%,平均税率为25%,改变了过去进口货物不分种类,一律值百抽五的帝国主义强加的不平等关税体制。同时还统一了海陆关关税,由于过去陆路关税比海路关税少纳1/3,因此改订新约后将增加海陆关关税。为了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还减免了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关税改革加之进出口不断增长,1936年关税收入由1927年的10716万元提高到34290万元,增长达2.2倍,占中央财政收入达34.14%。

——摘编自夏国祥《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

流行词汇

1840-1912年

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

1912-1949年

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教国、她……

1949-1978年

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

1978年以后

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联……

 

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信息词,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提炼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古代中国,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真正强大的文明挑战,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凡是周围的国家,中国人就相信他们文明等级比我们低,应当向我们学习、进贡、朝拜。天朝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顺,而轻视疆土划分。

历代王朝认为模糊波动的边界反而有助于鼓励蛮夷的幕化之心,清晰稳固的边界却会阻断华夏文明价值的扩张,疆域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朝贡体系自汉末就得到了确认,并在此后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定制,一直沿用到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之前主要以列封藩邦属国的形式巩固边关。

——摘编自葛兆光《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

材料二19世纪中叶后,清王朝面临强敌窃边的边疆危机。1865年,薛福成先后追随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担任其幕僚,长期办理洋务外交,得以了解和学习西方外交理念及其运作方式,外交思想逐步近代化。在与英国进行西南边界勘定和界务谈判中,明智而务实的薛福成抛弃传统的“天下一王土”观念,代之以“寸土必争”的领土主权意识。1892年,薛福成与英国就滇缅边界划分进行了多次谈判,援引国际公约,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他还力请朝廷选将练兵,切实加强西南边境的军事防卫。西南地区从王朝国家的“藩篱”,变成了与内地“唇亡齿寒”的边防要地。中法战争后,清王朝分别与法、英勘定滇缅、滇越、粤越以及西藏与尼泊尔、东北与日朝之间的边界线,这些较为清晰的现代民族国家间的边界线,意味着传统的属国或朝贡关系最终裂变。

——摘编自林开强《清王朝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简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与近代中国两种疆域边界观念的不同,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新兴国家”是近几年广泛流行于国际舆论和学术界的概念,在国际经济政治领域,与“新兴国家”相关的概念还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等,这些“新兴”概念表明

A. 第三世界开始走向终结    B. 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C. 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的变化    D. 世界经济一体化被所有国家认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