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 民主政治对特权阶级的冲击

B. 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 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斗争

D. 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高度关注

 

B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使得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使得劳动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必须普及义务教育,因此材料的变化是由于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是普及义务教育的主要原因,应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雅典民主城邦的政治精英们在公民大会和法庭上表演时,凭借的主要手段是言辞。言辞在雅典具有很高的地位,这使得与言辞有关的演说术和修辞术在那里极为发达,各种演说和修辞策略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实际的政治表演。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 演说是获得城邦政治权威的唯一途径

B. 雅典民主政治推动了演说术的发展

C. 演说和辩论是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

D. 城邦民主是以表演为主的虚假政治

 

查看答案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对国营企业的直接计划、对合作社和私营企业的间接计划和对部分私营、手工业、社员个体经营的市场调节过渡到对社会生产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国家市场和自由市场并存过渡到了对工农业产品流通实行国家垄断。这一变化

A. 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B. 基本摆脱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

C. 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左”倾思想的体现

D. 是对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借鉴

 

查看答案

下面是1943年陕西关中地区纺织业统计表,据此可以推知

项目

数量

占全国比例(%)

棉纺织厂

106家

43

总资本

3437万元(法币)

49

动力设备

3641马力

51

 

 

A. 中国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B. 陕西工业发展推动了国防建设

C. 全面抗战改变了中国工业的分布

D. 全面抗战引发中国社会全方位变化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指出:“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奠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大多数人民……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这反映出

A.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B. 人民不支持辛亥革命及其宪法

C. 《临时约法》制定得太过仓促

D. 社会变革缺乏相应的群众基础

 

查看答案

“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其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

A. 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

B. 《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

D.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