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

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

A. 主张改造理学

B. 重书本轻实践

C. 注重道统权威

D. 强调学术创新

 

C 【解析】材料强调了圣人之道、圣人之道等的重要性,这是在注重、维护道的统权威,但是材料并未涉及改造理学、重书本轻实践的信息,材料强调的是传统的继承而非学术创新,所以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A. 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 政治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C. 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D. 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查看答案

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 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C. 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

D. 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B. 孔子的地位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 战国时期各家思想渐趋相似

 

查看答案

(题文)材料李自成,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参加农民起义以来,李自成在各地流动作战,并无固定的据点和严密的组织,也没有提出过明确的战斗目标。他在河南聚众获胜后,军中文士牛金星与李岩向李自成献策,提出均田免粮的战斗口号。均田免粮这一朴素的口号,恰好反映了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极大地便利了农民军的发展。李自成还提出农民军平买平卖的口号。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不久攻占北京,取代明朝而处于四面受敌的被动地位。特别是北面的清国和江南的明室残余,构成了夹击大顺的严重形势。北京城内的大顺政权正忙于筹备李自成做皇帝的登基大典,军士们则竞相追赃积财,准备还乡。大顺强敌压境,而军心涣散,失败不可免了。

——整理自《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自成“均田免粮”“平买平卖”口号的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发生于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乃是在东北亚地域所发生的东方国家和欧洲列强的一次重要的直接较量,是以后东方国家赢得战争而告终的第一场国际性海、陆大战,客观上对于动摇欧洲在东方的殖民体系产生了主要影响。这场战争也是19世纪后半期世界历史不平衡发展而导致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重要节点。正是这场战争,无论从力量的显示与积累,还是从结盟关系的形成与转换,都为十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做出了铺垫,所以,日俄战争也被一部分史家称作为“第0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冯绍雷《关于日俄战争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俄战争也被一部分史家称作为“第0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