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清实录德宗实录》等 解读材料,围绕“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清实录德宗实录》等

解读材料,围绕清政府与西学提炼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总体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自材料,且围绕“清政府与西学”提炼一个论题。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表述清楚。 示例1 论题:清政府由反对政治体制变革逐步转变为主动推行政治变革,程度逐步加深。 分析:从背景上看,甲午战争后,列强的侵略加剧以及国内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推动清政府对政治改革态度的转变;从过程上看,由“戊戌政变”反对政治改革到清末新政主动推行改革,并且1906年实施“预备立宪”,表明清政府的改革逐步深入;从程度上看,清政府的改革经历由“新政”的器物为主发展到“预备立宪”的立宪改革,清政府的改革程度逐步深入;从结果上看,清政府的政治改革,虽然失败,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示例2 论题:清政府学习西学主要是应对统治危机,而非真正建立民主政治。 分析:甲午战后列强的侵略和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加重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迫使其推行改革;清政府改革目的是巩固统治,应对统治危机;清末戊戌变法和“新政”,虽涉及政治体制方面改革,但未触及专制皇权;清末的两次改革均未实现真正的政治民主化。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表格信息从西学东渐提取任意一个作为论点,如“清政府由反对政治变革逐步转变为推行政治变革”或者“清政府学习西学主要是应对统治危机,而非真正建立民主政治”等;论述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背景、过程、内容和结果影响等视角进行分析;最后从结论角度进行总结说明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国。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而罢。为取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平王死后,桓王又想使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桓王十三年(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天子威信扫地。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失去朝贡使王室陷入贫困,甚至要向诸侯“求赙”(要财物助丧)、“求车”、“求金”。二、诸侯国内部和诸侯国之间篡杀、攻伐层出不穷。春秋初,有100多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齐、秦、晋、楚四国最大,鲁、曹、宋、郑、卫、燕、陈、蔡、吴、越十国次之。各诸侯国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等级秩序,以往受周室制约。现在失去约束,各诸侯国内部争夺及各诸侯国之间的争夺空前激化。仅鲁桓公在位的19年间(前722年至前694年)就发生鲁桓公杀隐公自立、宋华督杀殇公、齐襄公杀鲁桓公一系列变乱。春秋初的强国郑国,在庄公死后发生了长达20年的内乱。

——摘自《中国历史》先秦卷张岂之

材料二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

——摘编子白寿孨《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1835年,托克维尔指出:“如果今天有一个政党试图在美国建立君主政体,那它的处境要比现在就想在法国建立共和国的政党还要困难。法国的王权并没有在建立之前为自己拟定一套立法制度,所以目前只能有一个被共和制度包围的君主政体”。托克维尔意在说明

A. 政党是政体纷争的关键

B. 立法制度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C. 美国共和制根基的深厚

D. 法国共和与君主政体的并存

 

查看答案

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    B. 保留了计划经济残余

C. 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D. 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

 

查看答案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 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    B. 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C. 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D. 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查看答案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实业部电令各省从速设立实业司,以为各省实业管理机关。并指出,实业为将来民国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护,未成者当事先筹划”。这反映出

A. “实业救国”思潮深入人心    B. 实业有利近代经济转型

C. 民族工业将成为主流经济    D. 当时政府积极发展实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