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为有关甲骨文与金文的比较。据此可知 项目 甲骨文 金文 时间 盘庚迁股至纣辛...

下表为有关甲骨文与金文的比较。据此可知

项目  

甲骨文  

金文

时间

 盘庚迁股至纣辛亡国

殷商晚年至战国之末

识别字数

一千多

一两千

用途

占卜

颂扬功烈庆赏,多有子孙永垂后世之意

内容

农业、畜牧、货币、交通、家族宗法、战争、国家起源、阶级关系、土地制度等

祀典、赐命、征伐、契约、铭刻,结尾常见“其子子孙孙永宝用”等语

 篇幅 

每篇一、二字到一百多字

数十字到几百字

 

 

A. 甲骨文取代金文成为官方文字    B. 文字作为载体具有历史意识

C. 文字的发展体现出学术下移    D. 中华文字不断发展完善

 

B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看出,有关甲骨文与金文的一些时间、识别字数、用途、内容以及篇幅等的信息,通过这些文字载体,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历史信息,形成历史意识,B正确;A图表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学术下移”,排除C;甲骨文与金文属于不同的字体,各具特色,材料不能说明文字不断发展完善,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意识到满清政权就要寿終正寝时,每个集团和阶层都试图通过加入和控制革命政府来捍卫自己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革命与其说是各阶层的合作,倒不如说是各集团利益的博弈。改良派和革命党人在革命后的第二天就共同选择了并非革命党人的原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军政府的最高领导,确定由黎元洪来领导新湖北军政府,恐怕是武昌起义过程中作出的最关紧要的抉择。一直到1913年他一直控制着湖北。更重要的是他创立了由军界上流人物与绅士及官僚结合起来的统治方式,这种方式直接延续到军阀时代。继黎元洪之后,全国各省响应武昌起义所建立的军政府,除广东由革命党人胡汉民任都督外,多由旧官员、咨议局人士担任。就这样,在一派“咸与维新”的恭贺声中,新政权消弭于旧势力的汪洋大海之中。

——摘编自胡尧兵《黎元洪与辛亥革命的两张面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武昌起义后由黎元洪领导湖北军政府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黎元洪领导湖北军政府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5年9月11日,麦克阿瑟下令逮捕以东条为首的包括珍珠港事件时整个内阁成员的39名战犯嫌疑人。11月17日,日本政府被命令逮捕并移交包括荒木贞夫、本庄繁等11名主要战犯嫌疑人。这些人被认为对1931年、1937年、1941年侵略事件负主要责任,他们和之前已被捕的以及将来被抓捕的那些人将受到国际法庭的审判。东京审判是国际社会对日本发动的战争的侵略性质在法律上的确认,每个国家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这样的认识、坚持这样的立场。从美国的角度看,试想那些战犯如果没有受到正义审判,那么他们统治日本这个国家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就将难以继续维持,而恰恰是他们发动了侵略战争,不仅祸害了邻国,也给自己的国家带来灾难,遭到自已人民的唾弃,才致使他们陷于非正义、不合法的地位。

——摘编自张郭《美国外交档案中有关东京审判的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5年东京审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年东京审判的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宋末年,在与西夏接壤的陕西四路和河东路西部地区,编组少数民族的部族兵,称为“番兵”。北宋初期,酆延路金明县(夸陕西安塞北)李士彬家族世代任北宋的番兵首领,抗御西夏,康定元年(1040年)为西夏所袭杀。次年,王尧臣提出重组番兵后,番兵成为宋军的主要兵种之一。陕西四路的番兵,分为番兵与强人,番兵使用官马;而强人使用自备马,称为壮马。治平二年(1065年)时,番兵集中在酆延路,计1.4万多人;四路强人计91万多人,两者合计10万多人。各路番兵都以部族为基础编排。按部族大小,大首领为都军主,作为各级番兵长官。立功后另授刺史、诸卫将军,及诸司使、副使和承制至殿侍(大小使臣)衔。

——摘编自《宋代军事制度》

(1)根据材料,说明宋朝西北番兵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西北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晚清重大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政治

经济

思想

19世纪上半期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也受到西方影响。

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19世纪下半期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兴起。

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派的“商战”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断思想发展。

20世纪初期(至1912年清朝结束)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同盟会成立;清末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爆发。

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开始起步;清末新政。

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历史年表》

从表中提取各领域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经济繁荣得益于强有力的帝国统治,帝国对于商业活动采取了务实政策,并能控制庞大的人口和广袤的土地,从而维持了一个长期的王朝中期繁荣。直到1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出现很大的相似性,但正是18世纪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

——摘编自赵鼎新《加州学派与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材料二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迅速崛起。赵鼎新认为西方崛起包含五个交叉重叠的历史进程。军事竞争(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经济竞争推动下的强烈的理性化取向以及积累性发展。欧洲国家力量强大之后天主教世界的崩塌以及其他宗教、世俗形态的兴起。资产阶级在政治、军事、意识形态方面的纵深发展……政府与商人联盟的存在:政府依赖商人敛财创收,以及维持殖民地的运作;而商人则仰赖政府的保护,以此进行市场扩张。

——摘编自赵鼎新《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前现代中西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叶中国经济繁荣的原因,并简析1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经济发展的“相似性”。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的原因和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