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如表:为建国初期粮食产量增长率(1950-1957)统计表(据《中国统计年鉴》1...

如表:为建国初期粮食产量增长率(1950-1957)统计表(据《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

年度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4.34%

8.05%

12.34%

1.74%

1.59%

7.84%

4.57%

1.2%

 

 

据此可知,当时

A. 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B. 工业化推动了农业迅速发展

C. 个体经营方式阻碍农业发展

D. 国家政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

 

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在广大的新解放区实施了土地改革,极大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长;从1953年起,国家实施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一五计划”,农业服务于工业,因此此时农业生产产量降低,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国民经济的机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农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此时的农业正在进行改造,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1939年1月,国民党发布国军第二期作战指导方案,强调:“国军应以一部增强被战占领地区内力量,积极开展广大游击战,以牵制消耗敌人”。同时,主要部队配置于铁路要线,“保持现在态势”,“尽量牵制敌人”。这说明国民政府

A. 消极抗战的应对之举

B. 全面抗战的战略构想

C. 对日军力量的新认识

D. 战略战术的适时调整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计划经济模式尚未确立

B. 公私合营已经全面展开

C. 土地革命任务业已完成

D. 工业化已具备初步基础

 

查看答案

如表所示两地行会组织形式构成的变化

表:上海、汉口两地行会组织形式构成表

 1840年前的行会构成

 1840~1911年新增行会的构成

 总数

 同业者

同乡者 

 总数

 同业者

同乡者 

 数量

%

数量 

% 

 数量

% 

数量 

% 

上海

 21

 15

 70

 6

 30

 71

 69

 97

 2

3 

汉口

 20

 10

 50

 10

 50

 71

 67

 94

 3

 6

 

(注:同业者,指同一行业的人组成的行会。同乡者,指同一地区的各种行业的人组成的行会。)

A. 导致了传统行业大量消亡    B. 反映了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

C. 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 表明两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查看答案

明朝曾依据传统礼制做出严格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官可用金银。这些规定在明朝晚期苏松一带被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这一转变直接反映了

A. 社会风尚发生较大转变    B. 尊富尚利意识蔚然成风

C. 盆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 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趋势

 

查看答案

汉代察举孝廉起初分为区察举,后来演进到按照户口数比例分配,制为定额,由是参与政治机会开放给全国各地,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按照人口比例来选拔。汉代察举制度作出这样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 彰显公平公正

B. 保障人民权利

C. 缩小经济差距

D. 政府扩大统治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