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爱国将领,但他的事迹...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爱国将领,但他的事迹在不同时期被给予了不同的对待。南宋封授忠臣烈士及其祠庙。元代没有因为岳飞非我族类就漠视、诋毁,前贤之后反而优待,对于岳飞后人也是如此。朱元璋本人就非常敬重岳飞,为他的事迹而落泪,曾亲自书写匾额“纯而不曲”,并下诏书曰:“岳飞仍称武穆。从祀历代帝王庙,配宋太祖享。”明神宗时与关公合祀于武庙,民间从此以关岳并称。1905年同盟会建立,因为岳飞反抗的金女真被满族人视为祖先,反清先驱即以岳飞等反抗异族的英雄为榜样,革命党人借机号召起义反清,皆以岳飞为精神领袖。抗战后,岳飞在再度成为热点人物,激励着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岳飞的历史地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扬岳虽是主流,批岳思潮出现且有发展态势。1951年,署名石英的《岳飞,他是对人民有罪的》一文中,说岳飞是封建奴才。1966年,在这个非常历史时期,岳飞难逃厄运,杭州岳王庙变成了“搜租院”,岳飞墓甚至被捣毁。1979年岳飞庙被重修,并镶嵌有岳飞手书“心昭天日”横匾。

——摘编自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岳飞历史地位的变化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近代影响岳飞历史地位变迁的因素。

 

(1)变化历程:从宋代到20世纪中期主要是褒扬;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批判;20世纪80年代后又恢复褒扬。 (2)因素:救亡图存的需要;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官方政治的需要;民间信仰的推动。 【解析】(1)结合材料信息可以得出,宋代到抗战期间年即20世纪中期,对岳飞的评价主要是以褒扬为主;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岳飞的历史地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扬岳虽是主流,批岳思潮出现且有发展态势”可以得出,新中国成立到文革期间是以批判为主;据材料“1979年岳飞庙被重修,并镶嵌有岳飞手书‘心昭天日’横匾”可以得出,改革开放以来又恢复了对岳飞的褒扬。 (2)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对岳飞的褒扬或批评的转变,受当时所处是在的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影响较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因此,世界和平的方案,就是美国的方案;而依美国所见,这方案,这唯一可行的方案,应是这样的:1.公开的和平条约,以公开的方式缔结,嗣后国际间不得有任何类型的秘密默契,外交必须始终在众目睽睽之下坦诚进行。……4.应采取充分保证措施,使各国军备减至符合国内保安所的最低限度。……14.必需根据专门公约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合组织,目的在于使大小各国同样获得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相互保证。……美国应并肩合作到底。

——摘编自伍德罗·威尔逊《十四点计划》

材料二

……我们时刻准备着开始一项加强自由世界的新计划。在今后几年里,我们为和平和自由的计划将侧重在四点主要行动方针上。第一,我们将继续对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给予坚决支持,并且我们将继续寻求加强其权力和提高其效率的方法。……第二,我们将继续推行我们的世界经济复兴计划。……第三,我们将支持热爱自由的国家抵御侵略的威胁。……等到我们的安全趋于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民主制度的好处并享受日益富裕的生活时,我相信今天还反对我们的那些国家会抛弃他们的妄想,并同世界上的自由国家一起合理地解决国际纠纷。

——摘编自1949年杜鲁门总统就职演说时谈美国的对外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与杜鲁门的外交政策之间的主要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体现的杜鲁门在任期内采取的重大外交步骤。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叶卡特琳娜二世是俄罗斯历史上杰出的女沙皇,她执政34年,对内继承和发展了彼得一世的改革事业,面时18世纪下半叶的国内外形势,推行“开明专制”,进行行政、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叶卡特琳娜二世即位后立即奖赏在政变中立功的贵族和军官,还把大量土地连同1.8万农奴赏赐给亲信,培植势力。1764年颁布敕令,决定重新没收教会土地,交给国家经济院管理。她取消了彼得三世时丹麦的宣战令和俄普军事同盟条约,从普鲁士撤回了俄国的军队。1773年5月,狄德罗60岁时,来到俄国,受到女沙皇的热情接待。她的敕令中,取消了工业垄断权,宣布工商业自由,允许一切人创办各种作坊并生产各种的手工业品。对外贸易方面继续推行彼得一世时期的重商主义,保护并鼓励本国工商业发展的政策。18世纪,连绵不断的战争,加上宫廷和官员们的开销不断增加,造成了国家经济混乱和大量国家预算赤字。面对此种严重形势,叶卡特琳娜二世政府除了袭用增加赋税的办法外,还用发行纸币和公债的办法来弥补赤字。

——摘编自陶惠芬《俄国近代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卡特琳娜二世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叶卡特琳娜二世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机器的发明

飞梭的发明者约翰·凯伊遭受无数追杀威胁,最终逃亡海外,客死异乡。哈格里夫斯终生饱受纺织工人的控诉与报复,他家中的机器多次被愤怒的工人捣毁。

材料二  抵制洋货运动

孙中山评价当时的抵制外货运动:“洋布便宜过土布,无论国民怎样爱国,也是不能够永久不穿洋布来穿土布……那便与个人经济原则相反!行不通!”

材料三  张之洞

张之洞在湖北进行洋务建设卓有成效,在他去世两年后,新军手持“汉阳造”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颠覆了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制度,被清朝遗老们骂作“断送大清国运的第一号罪臣”。

根据以上材料,围绕“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物”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阐释。(要求:写明论题,紧扣主题进行阐释,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开始以合资方式启动了它的首航,之后又出现了几家贸易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到1709年,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确立了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如何,只要购买了公司股份,都拥有投票权、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从17世纪到18世纪,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明朝的海禁政策迫使海上商业发展为走私贸易,17世纪郑成功从走私商人起家,指挥大船,装备着佛郎机火器,主导了整个东亚地区北自日本、西至大陆、南抵南洋群岛的海上贸易秩序,初来乍到的欧洲商人也要服从其管辖。他们以妈祖信仰作为精神纽带,以儒家宗族观念作为信用基础,构建起了东亚地区性的海洋商业秩序,但清朝在顺治十八年颁布“迁海令”,使郑氏家族实力大减,最终无法与大陆帝国长期对抗而失败。

                                                        ——摘编自施展《枢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起背景和特点。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世纪郑氏家族构建的海洋商业秩序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成为一个谨慎、勤勉、能干的‘业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否则,就不能使这个小农国家在经济上站稳脚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该国取得的成就是

A. 粉碎了各种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B. 巩固了受到严重冲击的工农联盟

C. 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