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不...

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此种历史现象

A.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文学艺术发展

B. 体现了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 实际是儒家思想的积淀与发展

D. 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严重下降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是门阀士族兴起的发源,大族赖传儒学而行,至郑马之后已难复大的建树。故大族清谈是贵族学术为求发展而进行的一次转向。大族虽清谈玄学但本人是以高度儒学基础作依托的甚至本身就事于朝廷,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其对文学艺术的态度,A不正确;B与史实不符,汉代以后儒家思想始终是思想主流;D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 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 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

C. 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D. 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蒲安臣(1820-1870),美国对华合作政策的代表人物。19世纪中期蒲安臣积极参加废奴运动,参与组建了共和党。1861年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公使。1865年8月,蒲安臣把《万国律例》送给总理衙门“参酌援引”,使新任普鲁士公使被迫让步。

1867年清政府准备派团出使外国,蒲安臣被任命为中国首任全权使节。1868年7月,蒲安臣代表中国与美国签订了中国近代首个对等条约《蒲安臣条约》。美国在条约中声明不干涉中国内政。美国则通过这一条约得到廉价的华工,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此后,蒲安臣代表中国与英、法、普等国先后签订了类似条约,但俄国在会谈中竭力回避中俄领土纠纷等实质内容,令蒲安臣心情抑郁愁闷,不久病逝。清政府为表彰其担任驻华公使时及出使期“为国家效力”,授与一品官衔并发放抚恤金一万两白银。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简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蒲安臣的经历反映的时代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蒲安臣的行为。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请求国际联盟解决东北问题。1932年1月,国联成立以英国人李顿爵士为团长的调查团。1932年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日内瓦、南京、东京三地同时公布。报告书称中国抵制日货运动是“中日冲突的重要原因”。报告书主张:既不应该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应恢复到“九·一八”事变以前的状态,中日两国都应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量,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

对于国联调查团的整个调查过程,李顿坦言:“我们在中国的使馆为中国辩护,而我们在东京的使馆为日本辩护,这件事最是有趣。”

——《名声扫地的李顿调查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顿调查团对东北问题态度的依据和解决办法。国联的态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对中国东北问题持上述态度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宋中期,对外贸易失控现象较严重。广南、福建、两浙、山东各路,违法商船,恣其所往,诸系禁物,私行买卖。来设市舶司的密州等地违禁贸易尚未止绝。针对这种情况,1080年(元丰三年),北宋政府颁布了“元丰市舶条”,规定:只有广州、明州、杭州能放行外贸商船;其中杭州、明州市舶司掌管日本和高丽的贸易,其余几十个国家、地区的贸易都由广州市船司掌握;外贸商船返回时,必须先到原放行市舶司纳税贸易;两广沿海前往海南岛的船只必须事先向广州市船司申领出海凭证;市舶司最高长官改称“市舶提举”,由本路转运副使兼任,不再由地方军政长官担任。

——摘編自章深《北宋“元丰市舶条”试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元丰年间市泊管理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北宋元丰年间市舶管理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民族认同内涵的演变

 

古代中国

“内诸夏而外夷狄”“以夏变夷”成为华夏中心观的主要基调

1845年

姚莹撰写《康蝤纪行》,“翼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徐筹制夷之策”

1858年

《天津条约》規定,英法公使进驻北京,与政府交往用平等礼节,而清廷对此大为不满,战事再次爆发

1864年

王韬在《代上苏抚李宫保书》中称:“和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

19世纪末

1898年,康有为等人组织保国会,呼吁:“惟有合群以救之,惟有激耻以振之。”

20世纪初

时人称:“危哉中国,各国竞争中心点也”,“建设本民族之国家,不可不排除妨害吾民族之魔力”,“欲思排外,则不得不先排满”

1919年前后

陈独秀指出:““对外发展主义’,固然是中国人现在做不到的,而且我们也不赞成这一不合理的思想,但‘民族自决主义’,我们是绝对赞成的。”

1924年

孙中山认为:“对于国外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国际平等地位,实现国家独立。”

1935年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据彭明《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949)》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