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建安十九年,刘备命诸葛亮管理蜀政。原益...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建安十九年,刘备命诸葛亮管理蜀政。原益州牧刘璋“性宽容,无威略”,境内刑律废弛,豪强肆虐妄为,黎民怨声载道。诸葛亮厉行法治,与法正等人制定《蜀科》,“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励臣僚”。他反复强调“教令为先,诛罚为后”。坚持“赏不遗远,刑不阿贵”。马谡违反节度,造成街亭之失,他力排众议,依法将其处斩,并上《街亭自贬疏》,自请贬官三级,并将之公布于天下。诸葛亮虽责人以严,但待人以诚,对犯人家属绝不牵连。与诸葛亮同为托孤重臣的中都护李严,恣意矫旨,殆误战机,诸葛亮上书请将其废黜流放,然其子李丰仍留丞相府为官,继续受到信任和重用。自此,蜀地“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据陈寿《三国志·蜀书》

(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依法治蜀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诸葛亮依法治蜀的意义。

 

(1)特点:制定法律,训导官员守法;法制教育和惩罚相结合;率先垂范,执法公正;严格执法,恩威并施。 (2)意义:打击豪强势力,维护法律权威;营造政治清明,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秩序;增强蜀国实力,为北伐中原奠定基础;为后世依法治国提供了借鉴。 【解析】(1)据材料“诸葛亮厉行法治,与法正等人制定《蜀科》,‘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励臣僚’”、“教令为先,诛罚为后”、“马谡违反节度,造成街亭之失,他力排众议,依法将其处斩,并上《街亭自贬疏》,自请贬官三级,并将之公布于天下”、“诸葛亮虽责人以严,但待人以诚,对犯人家属绝不牵连”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2)据材料“赏不遗远,刑不阿贵”、“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增强蜀国的势力和对后世法治的影响等方面加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战”刚结束,由于民族主义情绪未消,战胜国和战败国选择对抗,引发德国的经济动荡和社会危机。1923年,施特莱斯曼就任德国总理,主张与战胜国合作。结束鲁尔区的消极抵抗;实行新的货币政策稳定马克。随着货币趋于稳定,1923年底德国经济和政治逐渐稳定。德国开始以一种负责任的形象出现,战胜国立刻予以回应。重新审查德国支付战争赔款的能力,同时英美向德国提供贷款。1924—1932年,德国共支付114亿马克赔款,却获得英美318亿马克贷款。1926年德国加入国联,并成为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国。德国以遵守凡尔赛和约中最严格的规定为代价,换取战胜国与之合作。1929年,德国经济实力再次超过英法,在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后德国复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施特莱斯曼新政策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工矿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封建把头制,其中搬运、煤矿等行业尤为严重。1950年3月政务院通过了废除搬运业中封建把头制度的决定,以后在煤矿、纺织等企业中相继废除了此类制度。国营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吸收工人参加,把一批有经验的工人提拔到管理岗位上。1951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厂矿交通等企业民主改革的指示,提出“我们必须发动与依靠工人群众,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工矿交通企业内部残余反革命势力系统清理,并对旧制度进行民主改革”。同时强调“对于曾经压迫过工人,但并非反革命的老技术工人、专家,必须在运动中予以保护,根据团结为主的原则,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当作工人阶级内部问题来解决。”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初期国营企业民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国营企业民主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

美国

部分普通民众的政治参与事例

1.1838年12月12日,广州数万群众反对英美等国暴力干涉广东当局在商馆前处绞烟贩的行为,展示了普通群众支持禁烟的强大民意。

2.1895年,康有为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堵帝,反对签订《马关条约》。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3.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科学和民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4.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表达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诉求。

1.1773年12月16日,示威者们将东印度公司运来的一整船茶叶倾入波士顿湾,以此反抗英国国会于1773年颁布的《茶税法》。

2.1775年,以莱克星顿枪声为起点,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了不懈斗争。

3.革命时期,普通民众要求扩大选举权,“不纳税无代表权”口号成为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专制权力的有力旗帜。

4.在内战和重建时期,南部400万黑人奴隶因为特殊贡献而获得了公民身份和选举权。

5.一战期间,在美国妇女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下,美国终于将禁止以性别为由剥夺妇女的选举权写入联邦宪法,确立了女性和男性的政治平等地位。

 

 

阅读近代中美部分民众政治参与情况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宋代的文化消费更加繁荣。宋代文化相对普及,读书人扩展至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仅是士人,也有农人、商人、女性、蒙童、武将等。……因为歌舞百戏演出形式的开放性及内容的娱乐性,各个阶层和各个行业都成为其受众。……宋代旅游者也涉及各个阶层,构成一幅全民游乐图。……宗教贵族化色彩逐渐淡化,宗教更加深入社会生活,不论穷富,信徒们心甘情愿蒂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获得慰藉、满足和充实。……作为一种特殊信仰,占卜在宋代社会盛行不衰,各个阶层都热衷于此。至于艺术品、奇花异石、钟鼎铭器等无一例外地走向市场,成为文化消费品。

——摘编自秦开凤《宋代文化消费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材料二:到18世纪中期英国男人的识字率达到60%;女人的识字率达到40%。英国人具备了消费文化品的基础。……到17世纪晚期,英国开始形成一个数量庞大的中等阶层,在强劲购买力和模仿消费的推动下,英国中等阶层十分热衷于文化消费。……正是这种高度的商业化,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咖啡屋俱乐部和酒馆协会参与了生产文化的所有过程,艺术和想象作品的创作,这些场所成为英国文化消费的策源地。……到18世纪,文化艺术、大众音乐会、戏剧消费成为大众的财产,成为商业化的文化消费。18世纪的英国文化消费出现繁荣局面,这也正是英国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与工业革命一道为社会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理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的繁荣及其原因》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消费繁荣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文化消费繁荣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繁荣的原因。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与中国宋代文化消费的主要差异。

 

查看答案

1874年,巴黎一小撮举止落拓的年轻人举办了自己的画展,对感官印象的推崇和对外在的光色瞬间的捕捉,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美学世界。这一美学世界

A. 得到当时主流美术界认可

B. 表露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 诞生出莫奈等美术界大师

D. 注重表现社会现实的无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