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 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共产党制宪历程。

 

(1)特点: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是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受西方宪政思想影响;制宪过程艰难曲折。 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军阀混战,政局动荡;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传统守旧思想根深蒂固。 (2)评价:中国共产党在制宪及实践中,注意借鉴和学习别国经验,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了民主法制的现代化,并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宪政形式;有利于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保障。但教训也是深刻的,如“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到破坏,人权意识的淡薄等,宪政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制宪历程。从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及其制约因素、中国的制宪历程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根据材料“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封建势力、民族危机的加深、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经济和传统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2)从材料“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完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B. 战争与革命再次成为世界主题

C. 俄罗斯与中国结盟挑战美国霸权

D. 美国丧失干涉地区冲突的实力

 

查看答案

对下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德国造”克虏伯炮王

A. 德国统一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B. 工业化助推了德意志帝国的诞生

C. 德意志帝国已成为世界军事强国

D. 德法借助巴黎世博会化解了宿怨

 

查看答案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些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启蒙运动必须为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存压力,甚至环境恶化等这些削减人类幸福感的现代性整体危机负责。这一批判的主要依据是

A. 法国启蒙运动发展最为迅速

B. 理性主义思潮引发精神危机

C. 启蒙运动存在一些激进观点

D. 启蒙运动促使社会发生转型

 

查看答案

西塞罗在谈到罗马法时说:“真正的法律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撒播至所有的人,亘古不变。人类立法不得企图背离该法,而且不得毁损该法。不可能在罗马有一种法,在雅典有另一种法;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有效的。"西塞罗认为

A. 罗马法颁布后尽量不要修订

B. 罗马法适用于世界大部分地区

C. 罗马法体现了自然法的原则

D. 罗马法继承发展了雅典的法律

 

查看答案

下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我国

时间

直接利用外资额

(亿美元)

对外直接投资额

(亿美元)

差额

(亿美元)

2011年

1160

600

560

2012年

1117

772

345

2013年

1176

902

274

2014年

1196

1029

167

2015年

1263

1180

83

截至2016年11月

1138

1617

-479

 

 

A. 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

B. 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

C. 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

D. 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