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甲午战争后有人认为:“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

甲午战争后有人认为:“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一时期兴办女学

A. 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

B. 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

C. 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

D. 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C 【解析】根据材料“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可知,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C正确;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措施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A不正确;B与材料无关;D“提高了”的说法不准确,戊戌政变后,该类学校全被取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末维新思想家陈炽在《续富国策》中指出:开埠通商六十年来,内外穷民之失业无依者,犹如恒河之沙,不可计算。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落后

B. 自然经济解体、工业发展缓慢

C. 洋务运动没有实现“求富”目标

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艰难

 

查看答案

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录取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

卷种

涉及地区

录取比例

南卷

应天(今南京)、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等

55%

北卷

顺天(今北京地区)诸府、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

35%

中卷

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

10%

 

根据上表可知,明朝分卷制的实行反映了当时

A. 科举制八股取士正式形成

B. 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C. 全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 政治重心由南方移至北方

 

查看答案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古代封驳制度

A.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

B. 降低了行政效率

C. 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

D. 限制了皇权滥用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这一制度有利于

A. 推广精耕细作

B. 推动社会转型

C. 抑制土地兼并

D. 改变地租形式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26年3月,中共党员恽代英受派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总教官。1927年初,他又奉命主持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工作。在这段时期内,他先后写了《党纪与军纪》《纪律》《军队中政治工作的方法》《修正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育大纲草案》《最近学校改革之意义》等文章。恽代英明确指出:“所谓党高于一切,是说军队不能违背党的主义。”“假如我们的军队不肯受党的指导,不肯为党的主义作战,反而跟着帝国主义和军阀镇压革命,这种军队便只能是反革命的军队。”他认为每一个忠实热心革命的党员,“一定应知道为了革命运动,必须要有一个军纪很严肃的党军……若是蔑视军纪,便证明他们不明了主义”。恽代英认为,军队中的政治工作特别重要,“只有借政治工作阐明本党的学说与主张,养成士兵确定革命观点,方可以保证军队统一与为主义奋勇作战的革命精神”。“譬如我,假使跟着蒋介石,也大可升官发财,但要使中国革命成功,就不能不反对反革命的甘作民众叛徒的蒋介石!这种反对,是有益中国的。我们要真正建设廉洁政府,使每一个工作的同志都能尽职,决不像蒋介石一样专门招致他的同学同乡同姓来占满了一切位置。”

——申富强、李良明《恽代英军队政治工作思想及其历史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恽代英上述军队政治工作思想产生发展的背景,并概括其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恽代英上述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