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这是一个杂草已蔓延到了上帝...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这是一个杂草已蔓延到了上帝的葡萄园的时代!这是一个现代欧洲就此诞生的时代!”美国著名学者威廉·曼彻斯特在其著作《黎明破晓的世界》中,以优美的散文风格及严谨的历史叙述,带领我们领略了中世纪从摇摇欲坠到涅槃重生的历史。

结合材料与14—16世纪欧洲的相关史实,围绕“黎明破晓的世界”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出所拟论题,阐述有史实依据。)

 

【示例1】论题: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论证: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盛行,社会经济发展迟缓。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控制着欧洲社会。14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城市市民阶层日益壮大;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推动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近代民族国家开始形成,王权加强;15、16世纪之交,新航路开辟引发欧洲传统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巨变,加强了欧洲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推动了欧洲社会的世俗化。上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领城的各种变化,促进了欧洲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示例2】论题:宗教改革推动西欧社会转型 论证:天主教会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全面控制欧洲社会。宗教改革倡导“信仰得教”和理性理解《圣经》,提出世俗化的主张。它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促进了世俗权力的发展,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教育普及和科学发展。 宗教改革加速了以神权为基础的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推动西欧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解析】根据“中世纪从摇摇欲坠到涅槃重生的历史”“黎明破晓的世界”,结合14—17世纪欧洲的相关史实,可拟出论题: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然后,根据所学,进行论述,首先说明,中世纪欧洲的政治黑暗、经济停滞,再从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发展,说明,促进了欧洲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也可拟出其他论题,观点必须明确,论据必须准确,史论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发展不再只是本身的事,中国的命运不再完全由内部决定,对外关系的重大事件不仅成为古代和近代两个历史时期的分界线,而且在整个近代时期,又往往成为区别不同历史阶段的标志,如洋务阶段、抗战阶段……这是中国近代化和工业化的一大特征。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开端》

材料二:计划经济国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的背景下才开始工业化进程,走了一条由国家计划推动,重工业优先发展、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过分追求高速度、……片面强调自力更生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缺陷和不足,以信息化带动,力求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向琳《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材料三:美国等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增长模式20世纪90年代发生先前未曾预料到的变化,由依靠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转为依靠人力资本(人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是另一种工业化增长模式

——摘编自吴敬琏《中国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化和工业化的一大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阶段”工业化模式的不足之处。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中美两国在“工业化道路”策略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学者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指的是

A. 大国霸权主义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布雷顿森林体系

D. 经济全球化趋势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中,材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30年,美国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

此种做法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模式。

B

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

说明列宁想借新政策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C

1967年,英国工党领袖竞选时的口号是:“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

该口号反映出资本社会化的趋势。

D

2010年,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由原来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大股东国。

世行投票权大小要看该国是否为世界银行创始国。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宪法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力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该材料反映了他们

A. 旨在协调中央与各州以及各州之间权力分配

B. 规定国会选举中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C. 确立联邦制实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 以所谓“制约与平衡”原则化解存在的分歧

 

查看答案

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立法确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但自然则要求人人平等,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别只因法律而存在,并不是源于自然。这表明智者学派

A. 否定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

B. 反对雅典的法律制度与民主政治

C. 提供了社会变革的价值依据

D. 论证了“天赋人权”的核心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