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取自湖北江陵风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

下表取自湖北江陵风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簿(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簿)。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B. 地主田庄经济繁荣

C. 自耕小农经济盛行    D. 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C 【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每户人家拥有一定的土地,农民在自家的土地上耕种属于自耕农,这种生产方式属于小农经济,因此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该地自耕小农经济盛行,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能反映“精耕细作”,排除A项;从每户拥有的土地数量来看,没有形成地主庄园经济,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土地租佃现象,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权、蔡权(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A. 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 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 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 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

 

查看答案

(历史——重要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西洋人之入中国,天地为之一变,中外交往已成不易之局……滇案(引者注:1875年,英人马嘉理擅自率军由缅甸侵入云南,被当地居民打死)发生,英方要求派员谢罪,这一不光荣的使命就落在他(郭嵩焘)的身上,他遂成为第一任出使英国大臣。舆论视为大辱,而他毅然不辞。“办理洋务,以了事为宜,不当以生衅构兵为名。”他主张自行议处云南巡抚岑毓英,庶可保全中英和平和岑氏本人。因之招致各方的谤毁,“湖南人至耻与为伍”。他又认为出使之旨,一在委曲以通和好,不存薄视慢侮喜事立功之心,亦不屈挠迎合;一在细心体察,究知利病得失,苟利于国,仿而行之。抵任之后,事事本此原则而行。因为他的《西行日记》曾涉及时事观感,又引起轩然大波,遭到参劾攻击,说是大清无此臣子,斥其有二心于英国。中枢大臣,复有人立意与他为难,他的副使处处与他作对。他内心苦痛万分,怫郁莫名。英人言论,对他虽有颂扬,颇示公道,而唯利是尚的英国政府当局,每遇交涉,则不肯出以平恕,亦令他大为失望。他在英两年,外交上的成就,殊为有限。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郭嵩焘出使英国面临的外交环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郭嵩焘的外交思想。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战后德国战争赔款的支付出现了特别复杂的情况。战胜国要求德国支付外汇,这就产生了德国马克的汇兑等一系列问题。德国战争赔款还可用一部分实物来偿还战时从盟友那里得到的借贷,在当时条件下以此方式反而比用外汇偿还战债更有利。早在波茨坦会议上斯大林便宣称,苏联并不想要德国所储备的黄金,尤其对德国在世界各地的海外投资不感兴趣。正是由于斯大林的这一建议,苏联得到其他盟国同意,从西方占领区得到了一些额外的工业设备。1945年共计有40万以上火车车皮的物资被发往苏联,其中242788车皮是粮食和被服,21834车皮是物品和辎重财物,18217车皮是农机设备。另外,还有大量的黑色和有色金属(45万吨)被整车运往苏联。根据战争赔偿而得到的设备,被应用于苏联各个部门。例如源自德国康采恩的精密设备为苏联发展无线电定位仪器、无线电装置、发生和特殊电子管、两极管整流器、X光透视管、无线电测量仪及其他电子产品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不过以上范例并不太多。而其他盟国,尤其是美国将大量“德国科技精英”运回国,充分发掘和利用德国学者和工程师的聪明才智。

——摘编自B. A.赫依费茨《财经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苏联对战争赔偿要求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的战争赔偿对苏联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嘉靖“倭乱”发生后,明朝朝野曾发生过一场禁海问题的争论。……1564年福建巡抚谭纶指出,“世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几也,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海上之国方千里者,不知其凡几也,无中国续绵丝帛之物,则不可以为国。御之怠严,则其值愈厚,而趋之愈众。私通不得,即掇夺随之。”请求朝廷允许福建商民在近海与外通商。不久,谭纶之后的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民利用隆庆改元政治布新之机,奏请在漳州月港开放海禁,准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凑议迅速得到穆宗朝廷的批准,从而形成了“隆庆开海,月港开放”的局面。

尽管隆庆初年的开放海禁并不彻底,但民间被抑制的商业活力依然喷涌而出,“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熙熙水国,刳艅艎,分市东西路,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其殆天子之南库也”。此外,“自纳饷过洋之利开,豪狡之徒咸趋利畏法。故海澄之开禁,凡以除中国之害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隆庆开海”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全球存在两种相互竞争的发展趋势:其一是传统强国将继续维持全球治理现状,其二是新兴挑战者试图促进全球治理发生变革。如果新兴大国基本认同目前的全球治理的制度和规范,那么出现冲突和谈判僵局的可能性较低。虽然新兴大国可能拥有潜在的全球治理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国内或国际因素的制约,此种能力可能无法充分发挥。新兴大国与传统强国间的谈判会直接导致全球治理发生变化,因而传统强国对新兴大国的回应将是全球治理的关键因素。

——摘编自【美]迈尔斯·凯勒《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的未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