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建国后在不同的两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中经济成分比较表,促使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

下表是建国后在不同的两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中经济成分比较表,促使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时期

经济成分

经济成分比例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93%

私有制经济

7%

2006年

公有经济

23%

民营经济

56%

外资经济

21%

 

 

A.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

B. 社会主义城市体制改革的进行

C.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解析】材料数据反映的信息是,到2006年,中国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下降,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比重急剧上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结果,故D项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故A项错误;城市体制改革从1984年开始,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1956年开始,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斗争策略。据此推知,中国共产党的策略

1927—1931年

反蒋斗争

1931—1935年

反蒋抗日

1935—1937年

逼蒋抗日

1937—1941年

联蒋抗日

1941—1945年

拥蒋抗日

 

 

A. 一直以反对外来侵略为主

B. 伴随社会主要矛盾演变而改变

C. 强调阶级斗争高于一切

D. 表现了近代中国的国家分裂

 

查看答案

孙中山曾说:“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倒贫者是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也。”结合材料分析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核心是

A. 土地所有权问题

B. 平均分配财富问题

C. 土地使用权问题

D. 武装建立政权问题

 

查看答案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召开了全国财政会议,决定统一全国财政、建立国家银行、裁撤厘金、实行关税自主、废两改元、整理公债、实行国地税等。这一系列举措

A. 顺应了列强经济侵略需求

B. 旨在为民族独立创造条件

C. 有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D. 促成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广西不同时期的人口与土地的数量。要解决表中出现的问题,最好的措施是

时间

顺治十八年(1661年)

道光二十年(1840年)

咸丰元年(1851年)

广西人口

113.6万

763.3万

782.3万

广西耕地面积

53939顷

78435顷

89620顷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加快人口的迁徙

C. 加速耕地的开发

D. 增加政府的投入

 

查看答案

到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优良棉种的引入种植

B. 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C. 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

D. 劳动人民的勤劳创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