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生产什么,收购什么;生产多少,收购多少;需要什么,供应什么;需要多少,供应多少...

“生产什么,收购什么;生产多少,收购多少;需要什么,供应什么;需要多少,供应多少。”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 1956年

B. 1958年

C. 1966年

D. 1978年

 

B 【解析】材料“生产什么,收购什么;生产多少,收购多少;需要什么,供应什么;需要多少,供应多少”反映了1958 年商业部门掀起大跃进高潮,购销活动一概要求高指标,而不考虑市场容量和商品质量,故B正确;1956年并未开始大跃进运动,故A错误;1966年文革开始,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1978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也不符合材料,故D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剑桥中华民国史》的记载“沈阳事件发生两年以后,人们已看清,当满洲危机可能给列强一个良好时机来巩固战后国际体系时,他们没有把握时机。”这反映出当时

A. 日本侵华得到西方列强认可

B. 西方列强不愿日本独霸中国

C. 日本与西方列强达成侵华共识

D. 日本侵华直接威胁列强的利益

 

查看答案

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

A. 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B. 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

 

查看答案

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逐渐完善

B. 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C. 世俗文化进一步发展

D. 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削弱

 

查看答案

《新唐书•百官志》载:“凡考,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家禄一季;中中,守本禄;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这表明唐王朝

A. 对官员的考评与官员升降赏罚直接挂钩

B. 制定了严格考核官员的标准

C. 通过加强考核实现了唐王朝的长治久安

D. 选官考核存在严格等级秩序

 

查看答案

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等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今山东省曲阜),是为鲁公。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共传三十多代,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并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下列从鲁姓起源中获得的信息最为准确是

A. 周礼成为维护西周统治的有力工具

B. 诸侯争战是鲁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C. 我国的姓氏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

D. 鲁姓的起源体现了宗法制的兴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