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

A. 制瓷业开始兴起    B. 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C. 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 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可知当时已经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故本题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东汉早已有制瓷业;C 项从材料无法体现;明朝中后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居于主导,但不是占领了整个市场,D项表述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是

A. 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

B. 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

C. 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

D. 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

 

查看答案

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

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

C.与都省相互制衡

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

 

查看答案

《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

A. 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 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C. 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 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价】

材料麦克斯韦和克鲁克斯提出了用击穿放电产生电振荡的理论;赫兹产生了这个振荡并且说明了它的特性。洛奇和波波夫的发明只局限在讲演和局部实验上。

马可尼16岁时受介绍赫兹实验的文章启发开始电磁实验。到1895年21岁时成功实现电磁波信号传递,并把传送距离扩大到2.7公里。由于向意大利政府申请资助没有得到支持,马可尼于1896年到英国,同年6月取得英国专利。这也引起了意大利政府的重视,马可尼接到通知回国,建立了一座陆上电台,跟意大利军舰通信,并受到了意大利国王的接见。

1897年马可尼重返英国,成立无线电报通信公司。短短3年,马可尼第一个使无线电投入商业实用,第一个使无线电成了海上救生的利器,第一个使无线电信号越过英法海峡,还拿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安装合同。马可尼没有满足,他把目光投向辽阔的大西洋。1902年试验成功,加拿大政府特地拨出1.6万英镑,让马可尼建立大功率发射台。英国和加拿大洲际无线电通信成功后,美国也请马可尼主造。1903年春天,从美国向英国《泰晤士报》用无线电传送的最新讯息当天就可以见报。随后德国、比利时和刚果等很多国家也都建造了马可尼式无线电台,成百艘邮船纷纷采用马可尼装置,无线电开始成了全球性事业。

——《波波夫与马可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可尼对无线电事业的最大贡献以及由此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可尼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平主义思想在美国各个阶层极为普遍。在1940年的大选中,为了争取选票,罗斯福对广大选民说:“我现在正与你们的父母讲话。尽管以前我讲过同样的话,我必须再讲一次,重复地讲。我给你们再一次保证,你们的孩子不会派去参加任何一场外国战争”。但1940年9月后,美国宣布对日本进行贸易禁运,其中包括日本急需的钢铁和石油等战略物资。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一年多,源于各种渠道的情报表明日美战争不可避免,但均未受到华盛顿的重视。

因为防务上的疏忽,12月7日星期天早上,珍珠港是那样宁静,舰只上的水兵和官员和平时的星期天一样安闲。“教堂的钟声快敲八点,大群市民来到海港,他们平静的脸孔被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有些宫员在舰只上正在进餐,有些士兵则刚刚起床。”珍珠港内尽管停泊70艘各种舰艇,都是美国海上作战的主力,它们却毫无一点儿作战、应战的准备。

1941年9月5日,山本五十六对联合舰队已下达第一号命令,指出:“日本帝国的意图,为了从大东亚赶走英美势力,进而解决中国问题……英美势力从荷属东印度、法属印度支那和菲律宾逐出后,一个独立、自给的经济共荣圈即将建立。我们国家的最大目的,长远的基本原则,则将向全世界宣布”,珍珠港事件爆发了。

——摘编自张继平《珍珠港事件为何发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珍珠港事件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