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末《中国数学史》介绍了当时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士大夫们不但用天干地支替代ab...

清末《中国数学史》介绍了当时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士大夫们不但用天干地支替代abc和xy,还用《易经》中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于是x2+ac=bx就成了“亥亥—(阳爻)甲丙等于乙亥。”这一现象反映了

A. 西学东渐后近代数学传入中国

B. 近代中国社会封闭落后的心态

C. 西方近代数学中国化的必要性

D. 传统文化与近代数学相互交融

 

B 【解析】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不但用天干地支代替abc”、 “还用《易经》中的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才是本题的题眼,典型的生搬硬套,生搬硬套是因为不懂,不懂是因为闭关锁国、封闭落后造成的,说明清末有封闭落后的社会心理,B符合题意;西学东渐在明朝已经出现,A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C“必要性”说法过于绝对;D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的落后,不能正确运用科学成果,不是体现文化的交融,D 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开元以后,原本由尚书都省会议裁决的政务,逐渐转移至政事堂裁决。甚至出现了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谍报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行灭蝗之事。这反映出

A. 中枢运行机制发生变化

B. 玄宗重视三省间的分权制衡

C.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控

D. 相权对皇权形成明显的制约

 

查看答案

西汉政府在丝织业发达地区设置官营丝织作坊,如齐郡有“三服官”主管制作“天子之服”,所属“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长安有东、西织室,汉元帝时,每年花费五千反映出汉代

A. 丝织业的生产技术高超

B. 官营生产超过私营作坊

C. 官营丝织业生产规模大

D. 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

 

查看答案

中国的宗法制度形成于商朝后期,到西周发展成为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西周尤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这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主要是指

A. 中央集权

B. 家国同构

C. 神化王权

D. 忠孝同义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经济全球化的的概念开始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但实际上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1818—1883)就已经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他指出,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由狭隘性的地域性历史发展为开放的世界历史,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产生。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世界历史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直接推动者。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在一国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发展的惊人生产力和财富增长的狭小基础形成矛盾,资本输出国外,不是因为它在国内绝对过剩,而是因为在国外利润率更高。所以,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生命线。由资本对外扩张推动的全球化使世界市场不断拓展,兼具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属性,既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体现了国际剥削关系,又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呈现出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因此,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是难以避免的。

——摘编自富丽明《经济全球化理论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思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二战爆发。1940年6月法国败亡。1940年9月,德国、意大利、日本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奈约》,其主要内容有:“德意志、意大利和日本的政府认为世界一切国家各据有应有的空间是任何持久和平的先决条件,决定在致力于大东亚以及欧洲各区域方面互相援助和合作,其首要目的为在各该区域建立并维持事物的新秩序,旨在促进有关人民的共同繁荣与福利。”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意日三国由原来的反共政治集团正式转变为政治、经济、军事集团,开始了全面对外侵略及合作。1940年10月德国法西斯从西线和其他地区向德苏边境调集军队,希特勒签发了巴巴罗萨对苏作战计划,进而发动了对苏联的全面进攻。日本法西斯抓住时机在远东地区采取行动,迫不及待地把称霸远东及太平洋的愿望变成现实。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摘编自崔洪利《德意日同盟条约对世界战略格局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日三国签署同盟条约的目的及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