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8年,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后,斯大林认定危机是农民资本主义自发势力造成的,...

1928年,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后,斯大林认定危机是农民资本主义自发势力造成的,他认为基本农民群众在新经济政策时期一直在走“旧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个体农民是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斯大林的上述认识

A. 说明苏联政权面临严峻的困难    B. 体现出苏联阶级斗争形势严峻

C. 预示着苏联经济政策即将转变    D. 加快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步伐

 

C 【解析】斯大林认为农民群众在新经济政策时期一直在走“旧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则必须抛弃新经济政策,因此斯大林的上述认识预示着苏联经济政策即将转变。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斯大林关于“个体农民是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的认识是错误的,不能体现这一时期苏联阶级斗争形势严峻,排除B项;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尚未开展,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黑格尔认为宗教改革的实质内容就是:人通过自己本身被规定,要去自由地存在。这表明宗教改革

A. 打破了中世纪的宗教世界观    B. 推动了自由观念的发展

C. 开启了欧洲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D. 结束了教会统治

 

查看答案

复旦大学历史学者黄洋指出,雅典民主是从公元前508年建立起来的。公元前11年。雅典通过政变建立的寡头政府仅仅维持了四个月,民主制就恢复了。公元前104年,斯巴达占领雅典后扶持的“三十僭主”寡头政体也仅仅统治了十个月就被民主政体所取代。这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

A. 建立过程中充满曲折    B. 受到外部力量的干扰

C. 得到雅典民众的拥护    D. 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组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图景。这说明改革开放的进行

A. 使娱乐休闲活动多样化    B. 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C. 推动外资企业迅速发展    D. 使人们的衣饰结构出现很大变化

 

查看答案

1945年11月,民盟发言人指出:“当前中国第一件事是停止内战,避免内战,消弭内战。国家一切的问题,都应该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谁要用武力来解决党争问题,谁就负内战的责任,谁要发动内战,谁就是全国的公敌。”这从侧面反映出

A. 当时中国处于内战的严重威胁之中    B. 内战的爆发激起民盟强烈的反战意识

C. 当时全国人民的和平愿望进一步增强    D. 国民党的专制独裁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科举制度的废除砸了数十万举贡生员的饭碗,断绝了他们的仕途。为解决这一窘境,士绅阶层作为历史上地方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借清政府开办新政之机,利用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声望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直接同清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这说明科举制的废除

A. 使得士人阶层失去参与政权的机遇    B. 增强了清政府推行新政的地方力量

C. 使士人阶层开始涉足地方政治建设    D. 削弱了清政府的凝聚力和统治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