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梁启超在一封家书中写到:“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

梁启超在一封家书中写到:“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尤其是利用工人鼓动工潮……结果闹到中产阶级不能自存,而正当的工人也全部失业。”这封家书的内容反映了梁启超

A. 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满

B. 对当时国民革命产生的忧惧

C. 对国共两党合作的肯定

D. 对农村工农政权建立的期冀

 

B 【解析】材料表明梁启超对当时时局的忧虑,对即将到来的社会变革表示疑惧,这是对当时国民革命产生忧惧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对当时国民革命产生的忧惧,而没有涉及南京国民政府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梁启超对国共两党合作的态度,而是强调对当时国民革命产生的忧惧,C项错误。D项说法与材料“尤其是利用工人鼓动工潮……结果闹到中产阶级不能自存,而正当的工人也全部失业”不符,故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中共“一大”(1921年)

中共“二大”(1922年)

中国社会性质

未阐述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革命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革命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力量

工人、农民和士兵

无产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A. 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 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

C. 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

D. 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查看答案

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司法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 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基本一致

C. 建立了与英国相同的政体

D. 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原则制定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 推翻了封建帝制

C. 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D. 实现了民族独立

 

查看答案

1872年的《申报》曾记载:居民王阿保等10余人,违反租界工部局关于挑粪过街必须加盖桶盖的规定,挑着无盖粪桶过街,经巡捕劝阻不听,被拿送(租界的)会审公廨,各被拘留一天。其反映的实质是

A. 中国人生活中存在陋习

B. 大众传媒具有爱国性

C. 租界的设立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

D. 租界内市政管理法制化

 

查看答案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中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 表明英国政府在中国获得进驻公使的特权

B. 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 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

D. 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