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

A. 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 各自具有片面性

C. 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 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A 【解析】根据“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说明毛泽东义利观强调牺牲精神,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需要,“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表明邓小平主张兼顾牺牲精神和物质利益,适应了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现实,A正确;两人的义利观都反映了社会现实,都具有合理性,B错误;毛泽东义利观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形势,不是为了发展经济,排除C;邓小平兼顾牺牲精神和物质利益,两人的义利观不是根本对立的,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5年,中共四大在《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中提出“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方法,自当从目前的实际问题入手”,涉及到反抗地主、苛税、匪祸、兴办水利等方面。19269月,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通过《农民运动决议案》,指出“农民政纲仍是在租额、高利、苛捐等问题上”。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A. 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B. 认为农民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力

C. 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

D. 注重解决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查看答案

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据记载:当时人都不肯雇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但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骡车,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营业甚为发达。这说明

A. 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

B. 近代北京的交通日益发达便利

C.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D. 民众生活受政治局势影响巨大

 

查看答案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有权钦定颁行法律,总揽司法,委任审判衙门。又以附则形式规定,臣民必须在“法律范围”之内享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担任公职权利和自由。这反映了

A. 清末宪政运作之权操诸于皇帝

B. 清政府实行的是君主立宪政体

C. 民众的自由权利缺乏有效保障

D. 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时机成熟

 

查看答案

近代某电文写道:“闻洋人在宁波并无租界,谓之洋人寄居之处,中国官出款为雇巡捕,弹压保护,办法较他口为妥……拟于苏、杭新开等处仿照办理。”此电文最早应写于

A. 19世纪中期

B. 19世纪末期

C. 20世纪初期

D. 20世纪中期

 

查看答案

1904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第三场考《四书》《五经》义,这次考试

A. 强化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政治认同

B. 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定了人才基础

C. 充分暴露了清末科举改革的虚伪面目

D. 折射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努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