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

“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A. 罗马人依靠法律征服了世界

B. 罗马帝国颁布法律巩固统治

C. 罗马法孕育了基督教

D. 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定产生深远影响

 

D 【解析】从材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持久的征服”可以看出材料主要说的是罗马法律在国家稳定繁荣中的作用,即法律的征服远比武力和宗教的征服更和平、更长久,更能带来国家长期的稳定和繁荣。故选D。A项是对材料的字面的理解;B项错误,罗马帝国是依据武力建立起来的;C项罗马法语基督教没有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属于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①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②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③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

④建立行省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晋以后,部分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由此可知,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巩固门阀士族统治

B. 加强中央集权

C. 保证选官的公正性

D. 注重门第家世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清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节节败退,于是奕䜣起初主战热情开始冷却,倾向求和。尤其是太平天国在南方的迅猛发展,权衡利害,奕䜣得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便以中国出卖大片领土主权结局。战后,为便于与列强“合作”,奕䜣又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负责处理外交事务。奕䜣在“自强”名义下积极倡导购买洋枪洋炮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不久,奕䜣和倭仁作为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在同文馆进行了一次激烈的交锋。光绪二十年,奕䜣旧疾复发,旋病重而死,时年67岁。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奕䜣成为清朝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奕䜣的功过。

 

查看答案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日本的侵略虽然对远东和苏联西伯利亚形成威胁,但受制于国内外形势,为了避免卷入与日本的冲突,苏联实行了对华不干涉政策。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苏联担心日本侵华成功后将矛头转向自己,从而使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由此,苏联开始调整对华政策,旗帜鲜明地谴责、揭露日本的侵略行径,并积极援助中国抗击日本的侵略,给予了中国大量的积极的、有效的援助。1941年,德国在横扫西欧之后,矛头慢慢转向苏联。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苏联开始与日本展开秘密谈判,并最终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此后,苏联对华援助基本中止,中苏关系趋于冷淡。

——据吕厚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的对华政策。

 

查看答案

【历史—历史上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宋政府高度重视海外贸易:不断完善对外贸易政策。自963年宋太祖在广州建立北宋第一个市舶司以后,宋又先后设置了杭州、明州、泉州等8个市舶司。市舶司对商舶货物进行抽解和征税等。为招徕外商,扩大与其他国家地区交往,宋太宗派出官方使团前往东南亚各地招徕外商,以政府使者身份往返于各国以促进双方貿易,此举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宋朝还指令各地方官和中国商人努力招诱蕃客。当外商离港时,市舶司举行“犒宴”送行;在外商集中的广州港和泉州港设置“蕃坊”,由宋朝政府选择有威望的外商担任蕃长,并授予相应的官衔;设立蕃市,便利外商在华贸易活动;设立蕃学,供外商子弟就学。宋朝规定,外商遇市舶司或地方官重征或强行收买舶货,有权越级上诉;对沿海遇到困难的外国商船给子援救,并提供食宿和遣返的便利条件;居宋外商不幸死亡,其遗产由市舶司按照“户绝法”依法公正处置。

摘自高莹《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初探》

(1)根据材料,概述北宋政府为发展海外贸易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发展外贸措施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