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马首农言》记载,明代山西寿阳“邑之棉花,买自(河北)栾城,统计一邑,每年不过用数千驼。今岁虽云薄收,而旧日之积蓄尚有数千驼,亦足资一年之用”。这说明当时
A. 区域经济存在互补
B. 政府大力推广植棉
C. 河北成为产棉中心
D. 北方棉纺织业发达
据《邦计部·河渠二》记载,唐代宗“大历初,李栖筠为工部侍郎,时关中沃野千里,旧资郑、白二渠,为豪家贵戚雍隔上流,置私碾(磨面)百余所,以收末利,农夫所得十夺六、七”。这说明当时
A. 农田水利工程严重失修
B. 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明显
C. 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 家庭手工业的规模扩大
《周礼·司徒教官之职》规定:“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这说明了周朝
A. 工商业为官府所垄断 B. 有较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度
C. 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 百姓弃农经商现象很普遍
宋太祖于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下诏:“所在长吏,告谕百姓,有能广植桑枣、开垦荒田者,并只纳旧租,永不通检。”这一诏令
A. 客观上加剧了北宋的土地兼并
B. 有利于抑制大地主势力
C. 保证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D. 削弱了文臣武官的势力
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和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 曲辕犁的发明和推广
B. 新农作物在江南引种
C. 经济重心南移的促进
D. 北民因动乱大批南迁
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