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民族概念作出了新的阐释:民族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力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据此判断,在秦汉时期,华夏族所表现出来的共同“心理认同”方面的特征是
A. 书同文
B. 车同轨
C. 行同伦
D. 地同域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戚继光出身于山东登州卫一个世袭军官之家,父亲戚景通曾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屡立战功。戚继光17岁时,承袭了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的世职,开始了长达45年的戎马生涯。他曾作诗《韬钤深处》,最后两句写道:“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明嘉靖二十八年,22岁的威继光考中山东乡试的武举。
嘉靖中叶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多有侵扰,事态严重。在直渐总督胡宗宪的感请下,明世宗升任戚继光为参将,负责防守倭寇出没频繁的宁波、绍兴、台州一带。戚继光作战勇猛,一马当先,奋不顾身,连敗倭寇。他针对倭寇的作战方式,参照东南沿海的地形,创立了“鸳鸯阵”。他编练四千新军,经过严格有效的训练,“无不以一当百也”,被人们称作“戚家军”。隆庆五年,他还写出军事名著《练兵实纪》。戚继光不仅是身经百战、有谋有略的军事将才,而且能文会诗,留有诗文集《止止堂集》。
——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讲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戚继光做出的贡献。
【历史-修选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9年1月25日,巴黎和会通过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1920年1月20日,《凡尔赛和约》生效,国际联盟宣布成立。成立之初的44个会员国不包括苏俄和德国,其中,当时极力鼓吹创建国际联盟的美国,始终未加入国际联盟。国际联盟成立的宗旨在于“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国际联盟要求各会员国履行裁减军备、维持和平、公开外交等义务与职责。同时,国际联盟体现集体安全的原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通过国际联盟所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是残缺不全的,这个国际秩序无法完成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宗旨和任务。它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束手无策,对纳粹德国的扩军备战反应乏力,对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的制裁半心半意,对被侵略国家的支持缺乏诚意。因此,国际联盟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实际变成了维护战胜国利益的“战后新秩序”,反而在客观上助长了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彻底破产,国际联盟也名存实亡。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际联盟的成立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 世纪以前,欧洲上流社会的华贵服饰深受欧洲各宫廷影响:扑粉的假发、男子 的发辫,用料考究、做工精美和缀有华而不实的装饰的服装代表了一个人的财富和地位。从
19 世纪开始,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穿 浅色衬衣系深色领带或领结;而工人或农民则多穿着结实而又不妨碍工作的服装。而妇女的 服装仍是各式长裙,没有太大变化。虽然有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服装的建议并试穿短裙和长 裤,却受到舆论责难。但在一战期间,妇女的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 1763-1914 年,是欧洲获得世界霸权的时期。这期间,三大革命——科学革 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早期的科学革命主要发生在 16、17 世纪。赫伯特·巴特菲尔德认为,17 世纪的科学革命使基督教兴起以来的一切事情都相形见 绌。18 世纪后期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与科学革命互相影响。19 世纪末,科学在西方日益重要, 它创造了全新的工业,影响了西方的生活和思想方式,也影响了整个世界。正是科学及技术, 使 19 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因此,从前的从属民族,如今正力求通过弄清楚西方 对人类贡献的秘密,来矫正现有的不平衡状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辛亥革命时期传播近代科学的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1896 年以前出版的西学译 著,中国人翻译 38 部,中外学者合译 123 部,外国人翻译 139 部。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学 者翻译 415 部,中外学者合译 33 部,外国人翻译 33 部。此时,中国也出现了上海科学仪器馆 等很多科学团体,科学传播达到新的规模,传播的途径更宽阔、内容更丰富,国人对科学的认 识更加深入了,对科学的传播和宣传已经成为在国民中进行思想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史革新《辛亥革命与近代科学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科学革命在欧洲近代发展历程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前后科学在中国传播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类列表归纳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在科学传播方面试图“矫正现有的不平衡状态”所做的努力。
20世纪90年代,我国历史学者沈志华个人出资140万元赴俄罗斯和美国搜集苏联解密档案,此后又组织翻译、整理、出版了《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在此基础上,我国国内的苏联史、国际关系史和20世纪世界史等研究取得了丰硕学术成果。由此可见,档案作为史料
A. 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
B. 不受时代影响,价值极高
C. 是重现历史真实的重要依据
D. 是史学研究的必备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