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对于秦国的强国之道,古今论者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

对于秦国的强国之道,古今论者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

——《史记·商君书》

材料二  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一个巨官僚机器的高度精密可靠的运转,本身就被视为最高目的。在这种秩序崇拜的权力哲学之中,吏员不过是官僚机器的齿轮与螺钉,民众不过是人格化的力役和赋税。他们仅仅在数量和功能上具有意义。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材料三  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世之有民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

——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了哪些弱民强国的措施,并指出其目的。

(2)材料二认为秦的强国之道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对秦强国措施弊端的共同认识。

(3)概括三则材料作者对强国之道各自认识的立足点。

 

(1)措施: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强制推行小家庭政策。 目的:富国强兵(驱使人民为兼并战争和增强国力服务)。 (2)强国之道:官僚机器高效运转形成秩序和强权。 认识:剥削压迫人民(或造成“其民不人”)。 (3)立足点:法家;制度;民本。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信息并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从富国强兵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一个巨官僚机器的高度精密可靠的运转,本身就被视为最高目的”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其民不人”归纳回答。 (3)依据三则材料分别从法家思想、制度建设以及民本思想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北宋画家郭熙的见解整理成的《林泉高致》一书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该认识反映其艺术追求是

A.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B. 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 传达自然的生命状态以感染观者    D. 逼真描绘四季山水不同特征

 

查看答案

顾炎武在《顾亭林诗文集》中说:“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据此可知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忠君爱民

C. 明道救世

D. 知行合一

 

查看答案

明朝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一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

A. 以“异端”而自居,倡导唯物思想

B. 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 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

D.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查看答案

“道,未有外乎其心者。”“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清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 先秦诸学    B. 道家学派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查看答案

朱熹《语类》:“昨日虽看义当为然,而却又说未做无害;见得利不可做,却又说做也无害;这便是物未格,如未至。今日见得义当为,决为之;利不可做,决定是不做,心下自肯自信得及,这便是物格,知得至了。”对其阐述理解正确的是

A. 注重道德实践

B. 提倡心性修养

C. 强调重义轻利

D. 批判虚假说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