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德国开展乡村重振运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德国开展乡村重振运动。首先,针对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情况,德国政府建立移民委员会,用租赁地产方式增加中小农户数量,推进农村居民点建设,强化乡村吸引力。1886-1919年,仅普鲁士就为移民建立了4.5万个配备住宅和畜舍的小农场。其次.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乡村景观的破坏.发起以保护护乡村自然景观为中心的“家乡保护”运动。各种自然纪念物、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得以广泛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乡村带来巨大的破坏,但是战后重建则使德国的乡村实现了多样性、生态性、传承性、人文性的革命性转变。

——摘编自孟钟捷《德国简史》等

材料二清末民初时,在地方实业派经营乡里情怀的推动下,中国政府创设农林部门和实验研究所,引进美棉并进行棉种改造;大力兴办畜牧、蚕业、水产和森林学校;翻译农业书籍;引进农业机械;实行奖励垦荒政策。但这些措施的效果都不太明显。到了北洋军阀时期,以晏阳初、梁漱溟、徐特立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在河北、山东、重庆等地进行乡村建设运动,着力于对乡民的“愚穷弱私”进行改造。但苛刻的政治环境与改造的实验性质注定其失败的结局。1928年以来,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人秉承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各自对农村的振兴做出了不同的政治实践。

——摘编自马敏《中国近现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德国与中国乡村重振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各自对农村的振兴做出了不同的政治实践”的内涵并对其进行评价。

 

(1)同:政府推行乡村振兴;乡村重振与现代化紧密相连;战争重创的背景相同。异:德国:政府的实践措施更具体有效;经济、人文、生态建设紧密结合;中国:精英与政府分别进行乡村改造;乡村改造的政治性突出。 (2)内涵: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资本主义农业;共:以土地革命为核心的新民主主义农业;三大改造后的社会主义集体农业;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评价:共产党人真正践行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农业改造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1)同,据材料“德国政府建立移民委员会”、“中国政府创设农林部门和实验研究所”可以得出均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展开的;据材料乡村重整的内容可以得出与现代化密切联系;从背景来看,均与战争的破坏有关。不同点:据材料“战后重建则使德国的乡村实现了多样性、生态性、传承性、人文性的革命性转变。”并结合材料所述德国乡村重振运动的内容可以得出其特点所在。据材料“以晏阳初、梁漱溟、徐特立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在河北、山东、重庆等地进行乡村建设运动”、“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人秉承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各自对农村的振兴做出了不同的政治实践”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2)由材料“在地方实业派经营乡里情怀的推动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国民党发展的是资本主义农业。结合所学知识土地革命、三大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信息可以得出共产党农村改革的内涵。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及免于恐惧的自由;1947年继任的杜鲁门以“企业的自由”取代了“免于匮乏和恐惧的自由”,并宣称这“三大自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杜鲁门的“三大自由”

A.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B. 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回归

C. 具有意识形态色彩

D. 表明美国建成福利国家

 

查看答案

1701年英国议会制定了《王位继承法》,其核心是对王位继承人的宗教信仰作出严格且明确的限制:英国王位继承人及其配偶不得是罗马天主教徒。这一限制旨在

A. 实现信仰自由

B. 稳定政治局势

C. 推进宗教改革

D. 确保议会主权

 

查看答案

17世纪,英国传统的毛纺织业遇到了来自印度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的竞争,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禁止棉纺织品进口的法令。这一法令

A. 推动了英国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B. 标志着英国经济思想的转变

C. 保护了英国纺织业的海外市场

D. 延缓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查看答案

古代雅典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道:“使我们城邦光明灿烂的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尽可能用开朗的心情,承担起灾难来,并且迅速地反抗它,无论对于城市或个人,这都是真正的力量。”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 战争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B. 史学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C. 公民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D. 民主政治推动城邦发展

 

查看答案

1978年下半年,广东出现“逃港”高潮,仅8月就达6709人,逃出1814人,1979年春节后又出现“逃港”现象。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

A.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C. 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

D.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