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材料二1895年,郑观应在诗中鼓吹:议院固宜设,宪法亦须编,宪法不行专制严,官吏权重民太贱,妄谈国政罪重科,上下隔阂人心涣。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材料三1902年出版的《世界地理学》一书,不仅介绍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还专门介绍了日本的责任内阁制:“行政部,内阁总理为首,其下外务、内务、大藏、陆军、海军、司法、文部、农商务、递信凡九省,皆有大臣。”“所谓责任内阁者,此责任二字,非对于君主而言,对于议会而言

——以上均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先后强调宪法重要性的意图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西方宪政思想的演变过程。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初期,中国进行了哪些宪政建设的有益探索?

 

(1)宪法较抽象;宪法约束君权。 (2)宣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亡(或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3)过程:从议会制度到宪法思想,再到责任内阁制。 探索:建立中华民国及颁布《临时约法》。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 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总结提炼即可解答;第(2)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结合材料“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这主要是为变法提供依据,实现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第(3)问,“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 议院固宜设,宪法亦须编,宪法不行专制严,官吏权重民太贱”“ 所谓责任内阁者,此责任二字,非对于君主而言,对于议会而言”可见,从议会制度到宪法思想,再到责任内阁制。抓住“20世纪初期”联系史实可知,应是中华民国的建立及颁布《临时约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决狱”是指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董仲舒在判处232件案件后,总结自己的主张和经验,编成了一部《春秋决事比》(决事比是汉代的法律术语,指具有权威性的、在裁判中可以援引的判例),并提出“《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此后,“春秋决狱”盛极一时,此风一直沿袭到魏晋。

——摘编自蒋来用著《法学的故事——推开法律之门》

材料二在西方社会,“法”这个东西是个很庄严神圣的东西,甚至经常会与上帝制定的某些神圣的法则密切相关。这种法则对人的约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西方法律制度下,不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传统上都是注重审判轻视调解,这和他们“追求精确、不怕对抗”的思维习惯是一致的。凡是有纠纷就一定要弄出个准准确确的“对”和“错”来!只是到了最近30年,诉前调解也开始逐渐增多。

西方文明作为微观文明,首先把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建立了一套独立于自然界,完全约束人类的规则,这就是法律。另一方面,西方文明注重精确,因此设计了大量的精细的法律条文,并且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这就形成所谓的“契约精神”,可以说,西方人是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非常精确地生活在世界上的。

而中华文明作为宏观文明,始终没有把人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认为人类要遵从的规则也是自然界规则的一部分。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最大的概念叫做“天”,人是属于天的一部分,要遵中“天”的运行规律(天条)。这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导致中国的法律体系强调人类要遵守自然界的整体规律。因此,中华文明不是个精确的文明,宏观思维模式导致了模糊,不注重精确,而注意“实用”。

——摘编自《文明的差异之道德与法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决狱”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与中国古代法律相比,西方法律有何显著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某学者整理出下表的数据后,认为“1957年成都个体小商业趋于衰落”。他得出该结论的合理依据包括1957年与1935年成都服务业店家数量比较(单位:家)

行业

1935年数量

1957年数量

理发

529

537

浴室

21

9

旅栈

225

471

茶社

599

448

 

 

(资料1935年《新新新闻》;1957年《成都市商业二局档案》)

①1957年成都人口较1935年有大幅度增长,但服务业店家数量增长并不十分明显

②1957年与1935年相比,成都服务业店家数量波动较大

③1935年成都服务业店家以私人经营为主,1957年以合作化经营为主

④1935年成都服务业店家的合计数量,少于1957年的合计数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05年12月24日,原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逝世。中国国民党领导人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1993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领导人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汪辜会谈”促使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B. “汪辜会谈”使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C. “九二会谈”使海峡两岸对“一国两制”形成广泛认同

D. “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通邮、通商、通航的实现

 

查看答案

罗马共和国时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例如:公元前445年,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共和国制定上述法律的目的是

A. 维护帝国统治

B. 保护平民的利益

C. 完善法律体系

D. 稳定社会秩序

 

查看答案

有人用一幅漫画(如下图)来形容目前的“欧洲局势”。漫画意在表明

A. 美苏对峙使欧洲分裂

B. 欧盟的分歧无法弥合

C. 欧盟国家的联合困难重重

D. 多极化趋势曲折漫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