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改革,使俄国获得了资本主义发展所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基础领域的变革,必然推动上层建筑领域发生变革,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这一切都推动着俄国近代化的发展,故C正确。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过于绝对,故A排除。改革后俄国没有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故B错误。不久,革命在俄国发生,如1905年革命、1917年革命,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这样预测时局:“……自那时(注:指1815年)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造成俄国“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

A. 遭受西欧国家的侵略

B. 俄国农奴制的阻碍

C.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D. 机器工业极其落后

 

查看答案

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 青苗法、募役法

B. 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 免役法、更戍法

D. 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查看答案

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①均田制②迁都洛阳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

A. 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B. 北魏因改革成为强大帝国

C. 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D. 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

 

查看答案

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时代的潮流是指

①民族融合的潮流

②北方地区封建化的潮流

③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

④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