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科研机构深入我国农村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

某科研机构深入我国农村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A. 宗法习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

B. 时代需要影响村干选任标准

C. 经济实力决定干部社会特性

D. 复杂历史左右民主政治建设

 

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随着时代的不同,村干选任标准也是不同的,体现了时代的需要影响了村干选任标准,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宗法习俗未操控农村民主选举,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仅仅适合改革开放后的一个历史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自身是正确的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

A. 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B. 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

C. 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D. 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查看答案

1917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发表退位诏书: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使我们的人民紧密团结并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并就此宣誓绝不违背。这说明

A. 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

B. 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C. 俄国专制体制未发生本质变化

D. 沙皇想以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

 

查看答案

《世界史纲》指出:“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该论述

A.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B. 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

C. 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 肯定了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

 

查看答案

图是江西婺源县水岚村少年詹庆良1949年9月23日的一则日记。对此推断合理的是

A.三大邻国有误,应为美苏居中调停

B.当时国共两党和谈,决定和平民主建国

C.作者身居乡村,获得外界信息迟滞有限

D.日记所载不符史实,当属作者主观臆造

 

查看答案

傅吾康曾说:“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抗日战争被认为是1927年中断的革命战争的复活。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了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抗日战争与国民大革命有着相同的目标

B. 中国军民团结抗战贯穿了抗战的全过程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决了国内的党派矛盾

D. 抗战初期的坚决抵抗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