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洪武年间,政府允许商人用粮食换取盐引(一种取盐的凭证),商人可凭借盐引到指定...

明朝洪武年间,政府允许商人用粮食换取盐引(一种取盐的凭证),商人可凭借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去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去销售,获取利润。这一举措目的是

A. 扶植盐商发展

B. 活跃商品流通

C. 发展区域贸易

D. 加强商业管控

 

D 【解析】由题干看,明朝的盐商是需要先用粮食换取盐引,然后才可以根据政府的规定取盐和销售,这一切都在政府的管控之下,故选D;ABC均不能准确表达对题意的理解,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期,”九省通衢”的汉口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剧增17倍,外来人口构成了市民的主体。叶调元有竹枝词云:“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这反映出汉口

A. 社会生活习俗有了重大变化

B. 是以商业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

C. 官府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D. 列强入侵推动了商业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受京杭大运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唐朝时扬州是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扬州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B. “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C. “南北水陆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停泊”

D.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查看答案

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当时

A. 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    B. 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

C. 农村商品经济相当发达    D. 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

 

查看答案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过奏光为丞,教民相与庸挽犁。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这说明汉朝

A. 贫苦农民不愿使用牛耕

B. 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

C. 冶铁技术获得长足发展

D. 政府推广农业生产技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

——丛日云《“一”与“多”: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字数不超2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