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有学者称:“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入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 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开厂热潮
B. 领土主权受损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
C. 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
D. 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谈到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导致国人“漠然不以动其心”的主要原因是
A. 满清以天朝上国自居,国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B. 专制统治剥夺人民政治自由
C. 天高皇帝远,国人喜明哲保身
D. 列强侵华,对国人采取挑拨与分化
曾国藩指出:“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和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这次“换约”事件
A. 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B. 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使列强侵华逐步深入中国内地
D. 促使清政府允许外企合法化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清朝君臣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不应另立新章,对英国的要求未予理睬。此后
A. 英国借镇压太平军为名入京施压
B. 列强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英法两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 英国私自在京设使馆区驻兵保护
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当时
A. 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
B. 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
C. 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
D. 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观念
1838年6月,黄爵滋在《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中称:“鸦片之害,其终不能禁乎?臣谓非不能禁,实未知其所以禁也。夫耗银之多,由于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无吸食,自无兴贩,无兴贩,则外夷之烟自不来矣。由此可推知,他主张禁烟应该首先
A. 厉行闭关禁海政策
B. 防控白银大量外流
C. 重治吸食人员
D. 严惩鸦片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