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C 【解析】三省六部原先是三个省之间权力相互牵制,材料中提到中级官吏出任宰相,尚书省地位下降,说明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在唐朝一直存在,并没有被废除,故A项错误;材料中看不出行政效率提高,故B项错误;门下省是负责审核的,故D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查看答案

刘泽华先生所言:“秦始皇称皇帝,同时又称‘天子’。‘皇帝’观中有神性,但突出的是理性、创造性和社会的至上性;‘天子’称号无疑更多的是神性。”对秦朝皇帝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 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

B. 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

C. 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

D. 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齐国孟尝君使用的冯谖,赵国平原君启用的毛遂,鲁庄公委以重用的曹刿,楚庄王委以重任的孙叔敖等等,都出身低微,或为农民、或为舍人、或为牧人,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推行军功爵制    B. 纷纷开展变法运动

C. 等级观念消亡    D. 贵族政治出现松动

 

查看答案

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 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 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C. 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D. 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查看答案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