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李悝“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相...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李悝“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相当于今31市亩),岁收一石半。(指亩产粟1.5石。)”“……农伤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商君书·农战篇》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明清两代的统治者看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胜过科技的革新,他们担心科技革新会带来令人不安的变革。不仅是政府的政策,充足和稳定的技术工人保证了劳动力的来源,这一点对革新也起不到促进作用。当雇主想要提高产量时,会发现雇佣更多的工人比投资技术要节省成本。在短期内,这种战略维持了中国的相对繁荣,并使大部分人口得以就业。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是中国没能跟上欧洲人的技术水平,而后者在18世纪中期开始了令人震惊的技术革命。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提炼材料信息分析小农与国家的关系。

(2)材料二中,杰里·本特利认为明清两代的统治者看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胜过科技的革新。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简要分析两国发展差异转变的主要因素。

 

(1)模式:小农经济(或封建自然经济)。 关系:小农是国家的财政来源;小农是战争时期士兵和粮食的主要来源;小农的普遍存在有利于稳定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 (2)观点:同意。 说明:明朝内阁制的设立,强化了专制政权;清朝设置军机处,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明清实行八股取士、清代施行文字狱,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明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状况:1700年至1820年中国领先世界,1820年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因素: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中国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落后;英国近代科技世界领先,中国科技水平落后;英国对外实行殖民扩张政策,海外贸易发达,中国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政策),经济保守封闭;英国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英国人通过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中国人受八股取士、文字狱的影响而思想保守封闭。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信息可知是小农经济;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农伤则国贫”“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等信息说明农业发展对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2)首先对观点进行赞同,理由结合所学从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经济政策等角度说明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的信息归纳中英两国地位;第二小问依据中英当时历史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外交等政策归纳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稍微差些”的是

A.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C.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 清朝设置军机处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波默罗伊在《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中写到:“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为缓释“新贵”的“耿耿于怀”,梭伦

A. 废除债务奴隶制

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 设立五百人会议

D. 限制第四等级权利

 

查看答案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出现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   

清政府与列强开始联合             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 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 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 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查看答案

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和余秋雨都曾向往宋朝,宋朝能够吸引他们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宽松的经济环境

②发达的工商业

③繁荣绚丽的文化

④君主专制的弱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