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

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

A. 城市化进程推动

B. 工业化水平提高

C. 国际市场的扩大

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A 【解析】根据“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结合所学,19世纪后半期,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洋务经济、民族工业兴起,促进了中国城市化进程,A正确;“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表明工业化只是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一部分原因,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际市场的扩大,排除C;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末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认为以田赋为主的传统财税制度存在“积累莫返之害”的弊端;当代学者秦晖进一步提示古代每一次“并税式改革”最后都陷入“税轻费生-并税除费-杂派滋生-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又起”的循环。对此历史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税制改革决定了历代封建王朝兴衰存亡

B. 田赋始终是古代朝廷最主要的财税来源

C. “税外杂派”多出自地方官吏贪腐行为

D. 小农经济支撑“大国财政”的必然结果

 

查看答案

唐代中后期,枢密院是宦官掌握的内廷机枢。五代时,枢密院变为武夫掌控的、文臣俯首的权力机构。到宋代,枢密院的正副职则多由文臣担任,文官参预典掌枢密。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

B.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C. 增强军队的有效指挥与实际作战能力

D. 消除将权对君权的潜在威胁

 

查看答案

公元前81年汉朝围绕“盐铁专营”问题,桑弘羊力辨群儒;一千年后,宋朝“延和殿廷辨”围绕“国有专营”问题,王安石力辨司马光;再一千年后,国民政府围绕“日产国有”问题,宋子文力辨经济部官员。可谓“千年辨一回”。辩论围绕的基本问题是

A. 是自然经济还是商品经济

B. “集权回归”与“放权让利”

C. 是中央主导还是地方主导

D. 工业化发展与农业化发展

 

查看答案

周人继承了殷商对于祖灵保佑的重视,他们进一步认为,“人”的感情也是价值的合理依据。于是,亲情及其向外扩展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的本源。上述材料反映了

A. 周人将认同血缘、亲情等作为社会认同的规则

B. 殷商“重祖”观念是西周宗法思想的基础

C. 西周将个人情感作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来源

D. 西周构建的社会秩序实现了人际间的和谐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梅文鼎(1633-1721年),清初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的民间天文、数学家。毕生致力于发扬传统科学的精华并会通西学,对整个清代的学术思想都有一定的影响。梅文鼎从事学术活动的年代,正是康熙帝对西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的时期。梅文鼎平生著述“务在显明,不辞劳拙,往往以平易之语解极难之法,浅近之言达至深之理,使读者不待详求而又可晓然”。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核心是制定历法,梅文鼎对传统天文学的研究就是围绕着历法沿革这样一条线索展开的。梅文鼎对传统数学的研究当以《方程论》为最早。对于中西之争,梅文鼎基本上能够持中平公正之心,这与他对数学本质的看法是有关系的。他生于明代官宦家庭又受教于明朝遗老,后来却蒙受清朝皇帝的恩宠,潜心钻研西学却又有“奉耶稣”而“弃儒先”之虞,这种矛盾的境遇促成了他积极地鼓吹“西学中源”说,通过梅文鼎这一人物,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到中西两种文化由尖锐对立到开始交融的历史过程及其独特的方式。在中国科学史上,梅文鼎可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前有明末传统历算的衰颓和西方科学的输入,后有清中叶乾嘉学派对包括历算在内的传统学术的复兴。梅文鼎的天文和数学研究在他那个时代具有强烈的启蒙色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梅文鼎进行学术研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梅文鼎在学术上的贡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