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尤其是重视兴建水利工程。公元前246年,为耗竭秦国实力,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游说,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本为“疲秦”之策的郑国渠却在完工后发挥了“强秦”的作用,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湖州太湖婆港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源于在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始建于春秋时期,北宋时形成完整体系。因为有了太湖缕港,太湖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蚕丝品生产地,孕育出“苏湖熟、天下足”的杭嘉湖平原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

——摘编自陈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何以千年不衰》

材料二

自尧舜追溯农业发达之时,亦必在千年左右。我国农业发达,总在距今五千年之前了。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以蔽之,曰:自粗耕进于精耕。总而言之:农业有大农制和小农制。大农制的长处在于资本的节约,能够使用机械,以及人工的分配得宜。小农制的长处,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所以就一个人的劳力,论其所得的多少,是大农制为长。就土地同一的面积,论其所得的多少,则小农制为胜。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首屈一指了。这都是长时间自然的进化。

——摘编自吕思勉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31. (1)原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中国水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水利灌溉是保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 (2)特征:起源较早;小农经营;自给自足;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有利因素: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进步;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 【解析】(1)依据材料一“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尤其是重视兴建水利工程”的信息从农业地位、水利工程和农业税收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特征依据材料二“农业发达,总在距今五千年之前”“自粗耕进于精耕”“则小农制为胜。”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因素结合所学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进步、水利工程的修建以及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等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88年,美国科学家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动机。1914~1927年,美国在制造业中使用的电力由占动力总量的39%提高到78%。这说明

A. 电力比蒸汽动力更具优势

B. 美国重视对新技术的应用

C. 美国开始工业革命时间晚

D. 美国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

1876年,爱迪生在门洛帕克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也就是“爱迪生发明工厂”。招聘工程师,按照计划进行发明,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他的实验室所产生的发明是世界上最多的。爱迪生的实践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B. 电力技术改变了人类

C. 垄断组织已发展起来

D.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查看答案

截至1876年,美国和德国还没有海外殖民地,法国也很少,而英国已经占有海外殖民地2250万平方公里,拥有殖民地人口2.5亿。材料可用来说明

A. 英国率先进行海外殖民

B. 海外殖民争夺较为激烈

C. 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D. 海外殖民决定世界地位

 

查看答案

下面是纽约、伦敦、东京在1800~1880年的城市人口统计表(单位:千人)。由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

A. 工业革命对农村影响较小

B. 人口比例日趋走向合理化

C. 世界城市化进程发展不一

D. 城市化符合近代世界潮流

 

查看答案

17世纪初,荷兰执世界贸易牛耳,使英国经历了剧烈的商业危机。据统计,英国出口的布匹数量从1618年的102300匹减少到1620年的85700匹,两年以后继续减少到75600匹。为了应对商业危机,英国

A. 打败“无敌舰队”

B. 在印度与法国争夺

C. 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D. 颁布《航海条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