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广东十三行生意明显萧条,原本最开通的广东人突然变成最激进...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广东十三行生意明显萧条,原本最开通的广东人突然变成最激进的排外主义者,以为广东现在的不景气,都是这些洋人惹的祸。广东当时人排外的主要原因是

A. 既得利益受损

B. 洋人的趾高气扬

C. 民族意识的增强

D. 清政府的指使

 

A 【解析】根据“广东十三行生意明显萧条,原本最开通的广东人突然变成最激进的排外主义者,以为广东现在的不景气,都是这些洋人惹的祸”可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广东人的经济利益遭到损失,因此变成最激进的排外主义者,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主要反应广东人的利益遭到损失因此排外,和民族意识的增强关系不大,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是西晋至民国初年北方与南方重复县名更改情况表

时间

重复县名数

更改情况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

37组42处

更改的全是南方县名

隋朝开皇十八年(588年)

22组28处

更改南方县名13个,更改北方县名15个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

17组22处

更改北方县名5个,更改南方县名17个

民国三年(1914年)

43组57处

更改北方县名28个,更改南方县名29个

 

 

该表表明

A. 南北政治地位总体趋向平等

B. 更改县名都在政权初创时期

C. 更改重名旨在平衡南北势力

D. 区域经济地位决定政治地位

 

查看答案

《清明上河图》有三个重要版本,其卷首画面有所不同,宋本描绘几个去扫墓的老者,还有踏青归来的富家队伍,而明本开卷就是画结婚娶亲时的情景;清院本结婚的铺张场面,吹吹打打,更是气派。由此可知

A. 宋本反映了当时的节气特征

B. 宋本反映了当时的节日特征

C. 明清本反映当时的节日特征

D. 明清本失去了风俗画的特征

 

查看答案

史称曹操“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野鸡)获六十三头”;曹魏时,在洛阳以北设置方圆近千里的禁猎区,其中的虎、狼、狐狸一年吞吃的鹿有12万只之多。这反映出黄河流域

A. 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B. 野兽出没威胁人身安全

C. 千里无人烟的惨景

D. 社会经济的凋敝状况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所谓的“文字异形”,多表现为简化体、异体等俗体字(通俗流行、但在当时不符规范的字)的差异,汉字的构字原则和构字方式六国完全相同。这体现出

A. 六国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B. 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C. 争霸战争影响文字的发展

D. 统一文字的条件成熟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狄仁杰擢升为大理丞,掌管国家刑法之权。到任第一年,便亲躬审案,处理前任积案无数。他明察善断,循律准确,拆诉冤狱,颇得时人称赞,一时名声鹊起。狄仁杰的这段传奇经历,经后世文人的艺术创作,成就了狄公的“神探”之名。

后来,狄仁杰卸任大理丞之职,放任地方,出任宁州刺史。宁州地处陇右之西,为汉戎杂居之地。狄公到任后,体察民情,抚如戎落,内外相安,甚得当地吏民欢心,人们纷纷赞颂他的德政,并立碑铭记。直至狄仁杰离任宁州重入朝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宁州百姓仍“歌狄刺史者盈路”。

……

武则天常称仁杰为“国老”,“仁杰好而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狄公也曾多次以年老告退,女皇从不应允。狄公每入见,则天“常止其拜”,并说:“每见公拜,朕也身痛。”这年秋九月,狄仁杰病故,享年71岁。武氏则天悲恸异常,失声叹道:“朝堂空矣!”“天夺吾国老何太早矣!”遂赠仁杰为文昌右相,并宣布废朝三日,以示哀悼。逮至唐睿宗时,又追封仁杰为梁国公。

——摘编自互联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狄仁杰在后世被广为称颂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狄仁杰勇于犯言直谏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