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15世纪末开始,人类的全球化进程拉开序幕,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

从15世纪末开始,人类的全球化进程拉开序幕,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的。

 

(1)内在动力:建立高效行政机器(完成中央集权);对黄金的渴求;热衷传播天主教;科技的进步。 影响:打破世界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技术革新建立在生产经验基础上; 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科学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新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列强通过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武力逼迫等方式,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自由贸易盛行。 【解析】试题分析: (1)内在动力:根据材料一中的“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可以得出答案。影响:注意审题,需要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即打破了世界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2)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可见,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技术革新建立在生产经验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科学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可见,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是王敬虞《中国近代工业资料》中的图表

 

 

 

 

年产100万吨以上

年产10—99万吨

年产1—9万吨

年产1万吨以下

外商企业

100

88.5

41.5

0

华商企业

0

11.5

58.5

100

 

 

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织厂平均绽数量示意图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绽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绽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中国)实业……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凡隶属本部(指农林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至于铁矿需本(资本)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藉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瞻贫民之生活。

现在世界上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之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遂将此昙花一现之基础,至于今日,败坏不可收拾,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今日,耗散最可宝贵之资本,不一而足。……故农林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

——《实业之梦一一张謇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2)据材料三,概括张謇“实业救国”的主要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材料三中,张謇的救国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实现?为什么?

 

查看答案

张明同学参加了中央台的开心辞典活动,根据图中王小丫的问题(经济特区的“特”是指?),张明同学做出了正确的回答,他选择的答案是

A.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

B. 特殊的地理位置

C. 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D. 特殊的经济发展速度

 

查看答案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

A. “粮食布票”“信用卡”“互联网”

B. “合作社”“包产到户”“三下乡”

C. “国企改革”“现代企业”“股份制改造”

D. “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查看答案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制造的一起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被害人总数达30多万。南京大屠杀的发生(     )

①是日本侵略者在华暴行恣意泛滥的结果       ②是日本侵略者侵华政策长期发展的结果 

③不是偶然的             ④值得中国人民、日本人民以及其他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深思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会战,态度是积极的    ②其主战场地位一直维系到抗战结束

③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            ④丧失领土,作用极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