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瓜分豆剖燃眉之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

瓜分豆剖燃眉之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三元里抗英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八国联军侵华

 

B 【解析】试题分析:题中关键词是“瓜分豆剖”即帝国主义瓜分狂潮。“扶清灭洋”应是义和团的口号。“农民阶级”应是义和团民,故选B项。ACD三项都没有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也不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运动   反帝爱国运动-   原因及背景   阶级矛盾激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处于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   革命纲领和组织方式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有统一中心和军事制度   没有革命纲领,没有统一的领导和措施,基本处于自发、分散状态   斗争规模   坚持l4年、转战l8省   活动于山东、河北、京津,时间约一两年   宗教特色   汲取基督教的成分而创立拜上帝教   利用中国宗教及封建迷信思想来发动群众   对外关系   在平等的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   盲目排外   影响   加速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打破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加速清政府的灭亡   结局   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而失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组同学讨论两次鸦片战争的相似之处,以下是他们列出的四个观点。二者本质上的相似之处应该是

A.以武力为主要手段                      B.从对我国东南沿海进攻开始

C.威胁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带                D.强迫中国开放市场

 

查看答案

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规定英人与华民交涉诉讼一款……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上述规定最主要的影响是

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

B.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

C.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

 

查看答案

流失海外辗转多年的圆明园兔首和鼠首铜像于2009年2月25日在巴黎拍卖。历史上,导致铜像流失海外的是:

A. 俄国军队    B. 八国联军    C. 日本军队    D. 英法联军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的商业革命,第二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其中“明清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包括

①江南市镇商业特别发达

②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③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④“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当他成年的时候,父母的帮扶已经成为他赛场夺冠的羁绊,因为他体格健壮,需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这个比喻可用来形容 英国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影响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 重商主义经济没落    国家干预主义的兴起

A.①②            B. 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