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A.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A.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 “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D 【解析】《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商铺林立,商业繁荣,故选D项。A项反映的是汉代的“市”;BC分别反映的是草市和夜市,与材料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井田制开始瓦解    B. 商品经济发展

C. 小农经济兴起    D. 家庭手工业产生

 

查看答案

西周时,“一人砣(踏)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铁犁牛耕的推广    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水利工程的兴建    D. 国家统一的安定环境

 

查看答案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选拔德才兼备之人

B. 扩大疆域

C. 团结功臣贵族

D. 巩固周王室统治

 

查看答案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沿线各国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二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指出材料一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时间

状况

1949年

北京共有能使用的公共电汽车157辆,包括日本丰田客车、美国道奇车,以及捷克的“布拉格”“克罗沙”“依卡路司”和“斯柯达”等。

1957年

随着“长春一汽”的第一辆国产卡车顺利下线,北京街头的公交车才开始有了“纯中国血统”,但这些客车多是由卡车改装成的。

20世纪

60—70年代

随着一汽、重汽不断开发新车型,城市客车BK651,642,611等车型不断开发,北京公交进入以国产汽车为主的时代:70年代末,北京拥有将近3000辆公交车。

改革开放以来

1980年8月,公共交通局改为公共交通总公司。2005年1月1日,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改制更名为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进入90年代,北京街头相继出现了双层公交车和空调公交车。2001年研制成功了京华巡洋舰,车身长18米,核定载客200人,尾气排放能够达到欧III标准,是300路这样大流量线路的理想选择。

1998年1月-1999年12月,公交总公司加快推进清洁燃料工程,购置清洁燃料车2283辆。到2000年末,公交总公司清洁燃料车总数将达到5923辆,占全部公共汽车总数的78.9%,其中纯天然气公共汽车1300辆。

 

 

——摘编自张蕊《北京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概括北京城市公交发展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发展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